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江池的意思、曲江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江池的解釋

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東南。 秦 為 宜春苑 , 漢 為 樂遊原 ,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稱。 隋文帝 以曲名不正,更名 芙蓉園 。 唐 複名 曲江 。 開元 中更加疏鑿,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節遊賞勝地。參閱 唐 康骈 《劇談錄·曲江》、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關西道一·雍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曲江池,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皇家園林湖泊,位于唐代都城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隅。其名稱及内涵可從漢語詞典角度并結合曆史文化背景進行詳細闡釋:

  1. 詞義解析與地理位置

    • 曲江: “曲”字本義為彎曲、不直,引申為曲折婉轉;“江”通常指大河,但在此處特指水流。故“曲江”意指曲折蜿蜒的水流或河道。該名稱源于其水體形态,《太平寰宇記》卷二十五記載:“曲江池,漢武帝所造,名為宜春苑。其水曲折,有似廣陵之江,故名曲江。”
    • 池: 在漢語中,“池”指人工開鑿或自然形成的蓄水窪地,通常比“湖”小。此處指依托自然地形加以人工開鑿、疏浚形成的大型水域景觀。
    • 因此,“曲江池”整體意指位于長安城東南、以水流曲折蜿蜒為特征的人工湖泊及環繞其建設的皇家園林區。其具體位置在長安城朱雀門街東第五街(即“修行坊”所在之街)以東,臨近城牆,地勢相對低窪,水源引自城南的義峪水(也稱“黃渠”)。
  2. 曆史沿革與功能演變

    • 秦漢肇始: 曲江池的曆史可追溯至秦代,秦始皇在此修建離宮“宜春苑”。漢武帝時,因喜愛此處水景,在秦苑基礎上擴建,開鑿了更大的水域,并正式命名為“曲江池”,歸屬上林苑的一部分,主要供皇室遊獵、祭祀(如祓禊)之用。
    • 隋唐鼎盛: 隋文帝營建大興城(唐長安城前身)時,因其風水考量(此地位于城東南“巽”位,地勢低窪),有意将其辟為公共園林,但未及實現。至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年),朝廷進行了大規模疏浚擴建工程,開鑿黃渠引南山義峪水入池,使水域面積大幅增加,并在環池周邊廣建離宮别館、樓台亭閣(如紫雲樓、彩霞亭、杏園、慈恩寺等),遍植花木。此時的曲江池,從皇家禁苑轉變為集皇家遊幸、公共遊覽、科舉慶典(如“曲江宴”)、文人雅集于一體的多功能城市公共園林和文化活動中心,達到其曆史上的極盛時期。
  3. 文化意象與文學象征

    • 在唐代文學(尤其是詩歌)中,“曲江”或“曲江池”是一個高頻出現的意象,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内涵:
      • 盛世繁華的象征: 杜甫《麗人行》中“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描繪了上巳節曲江畔的盛況;康骈《劇談錄》亦載其“花卉環周,煙水明媚……都人遊玩,盛于中和、上巳之節”。它成為展示大唐帝國開放、富庶、文化昌明的窗口。
      • 仕途榮辱的見證: 新科進士的“曲江宴”(杏園探花、雁塔題名)在此舉行,使其成為士子功成名就的象征(如白居易《及第後歸觐留别諸同年》)。同時,也承載了失意文人的感慨,如杜甫在安史之亂後重遊曲江,寫下《哀江頭》“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寄托了深沉的國破家亡之痛。
      • 自然美景的典範: “曲江流飲”被譽為“長安八景”之一,其水波潋滟、柳煙畫橋、花木蔥茏的景緻,是文人墨客吟詠自然、寄托情懷的重要對象。
  4. 現狀與遺存

    • 唐末戰亂後,曲江池隨長安城一同衰落,黃渠斷流,池水幹涸,園林建築逐漸荒廢。明清時期雖有零星記載,但已不複舊觀。
    • 現代,西安市實施了“曲江池遺址公園”重建工程(2008年開放),在原址區域依據曆史文獻和考古發現,恢複了部分水域和景觀,成為重要的曆史文化遺址公園和市民休閑場所,使“曲江池”這一曆史地理名稱得以延續其文化生命。

“曲江池”一詞,從字面看指代一處因水流曲折得名的人工池苑。其深層含義則關聯着唐代長安城東南隅一處由皇家主導建設、後演變為公共空間的著名園林湖泊。它不僅是唐代城市規劃和園林藝術的傑出代表,更是承載了豐富曆史事件、社會活動(尤其是科舉文化)和文學情感的文化符號,象征着盛唐的開放氣象與文華風流,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獨特地位。

主要參考來源:

  1.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 “曲江池”詞條釋義及曆史沿革概述。
  2.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漢書·元帝紀》 - 提及秦漢時期宜春苑/曲江池的早期記載。
  3.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 - 對曲江池名稱由來及早期曆史的記載。
  4. 《唐兩京城坊考》(清·徐松) - 詳細考證唐代長安城布局,包括曲江池的位置、水系及周邊建築。
  5. 《劇談錄》(唐·康骈) - 描述唐代曲江池的盛況。
  6. 《全唐詩》中杜甫、白居易等相關詩作 - 體現曲江池在唐代文學中的意象。
  7. 西安市曲江池遺址公園官方介紹及考古研究資料 - 關于遺址現狀與保護重建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曲江池是位于中國陝西省西安市東南的著名曆史文化遺址,其名稱和内涵在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演變:

一、地理與曆史沿革

  1. 秦漢時期
    曲江池最初為天然池沼,秦代稱“隑洲”,秦始皇在此修建離宮“宜春苑”。漢代疏浚河流并開渠,修建“宜春後苑”和“樂遊苑”,漢武帝時期因水流曲折正式得名“曲江”。

  2. 隋唐時期
    隋代将曲江納入大興城(唐長安城前身),改稱“芙蓉池”。唐代經唐玄宗大規模擴建,引黃渠水注入,水面達70萬平方米,恢複“曲江池”之名,成為皇家園林與公共遊覽勝地,以“曲江流飲”“雁塔題名”等典故聞名。

  3. 唐末至近代
    安史之亂後逐漸衰敗,至唐末戰亂徹底荒廢,池水幹涸變為農田。

二、文化意義

三、現代重建

2008年,西安市重建曲江池遺址公園,占地1500畝,恢複水域700畝,融合秦漢與隋唐風貌,現為國家5A級景區,成為西安文化地标。

其他含義

曲江池亦為元代雜劇名,講述鄭元和與李亞仙的愛情故事,改編自唐代傳奇《李娃傳》。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細節或景點信息,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西安市旅遊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

安邦治國百般刁難謗怨箥籮常生蟲鶴答席斷籝仿摹改換頭面乖子光亮過馬廳過意不去汗珠黑白菜河漳昏縱蛱蝶粉佳名見效檵木鸠聚軍齡軍庸拘質看觑枯霜廉刿嘹嘹零削羅舞芒砀蒙瞶尿牀拼搶黔驢技孤起除凄寒窮遠跧伏撒歡上流繩案神異石洞市集束手受斃嵩崇遂利覃思彈指條法通行本忘形韡爗無回豁詳正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