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紅色的花蕊。 元 杜本 《題柯敬仲梅》詩:“點點苔枝綴玉,疎疎檀蘂凝香。”
“檀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香料組合
根據,“檀蘂”指檀木與龍腦的混合香料,檀木以濃郁香氣著稱,常用于制作香料或香薰;龍腦則源自龍腦樹,具有獨特芳香。兩者結合後,常被用來比喻美好的香氣。
植物特征
在文學作品中,“檀蘂”也指淺紅色的花蕊(、)。例如元代杜本《題柯敬仲梅》詩雲:“點點苔枝綴玉,疎疎檀蘂凝香”,此處以“檀蘂”形容梅花淺紅色的花蕊,兼具顔色與香氣的雙重意象。
若需引用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注釋。
《檀蘂》(tán huí)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檀香。
《檀蘂》這個詞的部首是木字旁,它的拼音是mù。它由15個筆畫組成。
《檀蘂》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檀》中,描述了樹木茂盛、花香四溢的景象。後來慢慢演變成指檀香的意思。
《檀蘂》的繁體字形為「檀蘂」。
在古時候,「檀蘂」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都是以木字旁為部首,橫平豎直的結構,比較接近現代的寫法。
1. 這盒檀蘂非常香,我們可以用它來祭祀祖先。
2. 我喜歡檀蘂的香氣,它讓我感到平靜和甯神。
1. 檀香:指檀蘂的香氣。
2. 檀木:指檀木制成的家具或工藝品。
3. 檀洲:指有檀木生長的地方。
1. 沉香
2. 烏木
3. 龍涎香
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