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徧知的意思、徧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徧知的解釋

全都知道。《管子·七法》:“為兵之數……存乎徧知天下,而徧知天下無數。”《墨子·尚同中》:“是以數千萬裡之外,有為善者,其室人未徧知,鄉裡未徧聞,天子得而賞之。”《荀子·儒效》:“君子所謂知者,非能徧知人之所知之謂也。”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由是觀之,彼之謳歌衆數,奉若神明者,蓋僅見光明一端,他未徧知。”徧,一本作“ 遍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徧知”是古漢語詞彙,由“徧”(同“遍”)和“知”組合而成,意為普遍知曉、全面了解。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徧(biàn)
    古同“遍”,表示全面、普遍,強調範圍上的周遍性。如《墨子》中“未徧知”即“未能全部知曉”。

  2. 知(zhī)
    本義為知曉、明了,如《玉篇》釋“知,識也”,指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二、整體詞義

“徧知”指對事物或道理有全面、透徹的認知,常見于先秦至近代文獻: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徧”已簡化為“遍”,“徧知”多作“遍知”,但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學術或仿古語境。例如:“遍知曆史”指對曆史有系統了解。


四、與近義詞對比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探尋《徧知》的意義與來源 段落一:詞義和拆分

《徧知》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部分:徧和知。徧意為廣泛、普遍的意思,知意為了解、掌握的意思。

段落二:部首和筆畫

《徧知》的部首是彳(chuò),意為行走的腳步。它總共包含了13個筆畫。

段落三:詞源和來源

《徧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徧取自《孟子·梁惠王上》:“王子師嘗試曰:‘猶之與子,徧知之乎?’” 意為“國王問子弟官吏說:‘你們是否廣泛了解這個?’”。知則來自《易經·系辭下傳》:“周易,恢恐其不能救也生知。生而徧知之謂之易。” 意為“易書之中描寫了人們對于大道無法理解時所感到的恐懼,并通過生活實踐中所獲得的知識以及廣泛的了解才能夠超越恐懼。”

段落四:繁體字形式

《徧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遍知」。

段落五: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徧知》以簡短的寫法呈現。徧字的寫法為「彆」,知字的寫法為「支」。

段落六: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徧知》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對曆史的研究十分徧知,可以回答各種各樣的問題。

2. 這本書徧知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和風俗。

3. 孩子們的好奇心使他們對周圍的環境徧知。

段落七: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徧知》的一些相關詞彙有:

組詞:徧覽、徧布、徧覓。

近義詞:廣泛了解、全知。

反義詞:狹隘、片面。

這篇文章圍繞《徧知》一詞的意義、拆分、來源、繁體字等方面進行了簡要介紹,并提供了相關的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