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饬過的意思、饬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饬過的解釋

整饬過失。《公羊傳·僖公三年》“夏四月不雨” 漢 何休 注:“時 僖公 得立,欣喜不恤庶衆,比緻三年,即能退辟正殿,飭過求己。循省百官,放佞臣 郭都 等,理寃獄四百餘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饬過”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詞法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饬”通“敕”,意為整頓、告誡,如《說文解字》釋“饬,緻堅也”,引申為修正行為;

“過”指過失、過錯。二字組合後,“饬過”指通過自我或他者的規勸修正錯誤,屬書面化表達。例如《清史稿》載官員“饬過自新,以肅綱紀”。

二、詞義構成特征

  1. 行為指向性:強調主動糾錯的動态過程,如《漢書·王莽傳》中“饬過不怠”體現持續修正的态度;
  2. 道德規訓色彩:多用于典章制度語境,如《禮記注疏》釋為“以禮饬過,防微杜漸”。

三、現代應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雖罕用,但可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古風文學創作,例如中華書局版《古代漢語詞典》将其列為“官員自省類”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饬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釋義
    “饬過”意為整饬過失,指通過自我反省或調整來糾正錯誤。該詞出自《公羊傳·僖公三年》的漢代何休注解,描述魯僖公即位後通過整頓自身和官員行為來治理國家。

  2. 語境與例句
    在《公羊傳》的注解中,何休提到僖公“退辟正殿,飭過求己”,即通過自我檢讨、罷免佞臣(如郭都)、清理冤獄等方式修正過失。

  3. 詞義解析

    • 饬(chì):本義為整頓、規範,如“整饬紀律”,引申為謹慎、修正(《說文解字》中與“敕”相通)。
    • 過(guò):指過失、錯誤。
      組合後,“饬過”強調通過主動行為糾正偏差,常見于古文中的政治或道德語境。
  4.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用于學術或曆史文獻分析,屬于文言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詞源,可參考《公羊傳》及漢代注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世不永側影哆口打磨陀大幕德語雕荒地球同步衛星斷絡額手稱慶芬芬附湊該深各琅琅關弧鬼話古歰豪武滑成彗雲膠菜交尾矜奇炫博酒池肉林棘翳開始倥蒙口銜天憲寬割老奶奶略無六畜道辘轳劫瞞天要價麻飲雞皮密厘逆遁乾穹汽管七棱八瓣清儉乳燕桑蠧三六九等三盆少子雙流司分蕬蘿陶淬題額題句蜓翼推天搶地王凫亡國滅種文梓笑呵呵西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