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檀闆的意思、檀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檀闆的解釋

[hardwood clappers] 樂器名。檀木制成的拍闆

檀闆之聲無色。——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詳細解釋

樂器名。檀木制的拍闆。 唐 杜牧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歸宣州因題贈》詩:“畫堂檀闆秋拍碎,一引有時聯十觥。”《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斜插犀梳雲半吐,檀闆輕敲,唱徹《黃金縷》。” 陳去病 《惜别詞》:“南東金粉足清妍,檀闆清樽奏管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檀闆,又稱拍闆,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廣泛使用的打擊樂器,其名稱和形制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形制

檀闆是由多片堅硬木闆串聯而成的打擊樂器,通常由三片長方形檀木(或紅木、荔木)組成。演奏時,雙手分執外側兩片,通過撞擊中間一片發聲,音色清脆堅實。其名稱直接源于材質(檀木)與形狀(闆狀),《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說唱或戲曲伴奏中打拍子的用具”。

二、材質與工藝特性

傳統檀闆多選用紫檀、黃檀等硬木制作,因檀木質密堅硬、紋理細膩,能産生清亮悠遠的音響效果。據《中國音樂詞典》記載,檀闆需經幹燥、刨削、打磨、鑽孔、串繩五道工序,闆體厚度與弧度直接影響音高和共鳴,體現古代工匠聲學智慧。

三、曆史應用場景

  1. 戲曲伴奏核心:宋元時期成為雜劇、南戲的節奏控制樂器,明代《南詞叙錄》載“拍闆,古樂皆用之”。
  2. 說唱藝術标志:宋代說書人“鼓闆”表演中,檀闆與鼓構成基本伴奏組合,如《清明上河圖》中可見街頭藝人持闆說唱場景。
  3. 宮廷雅樂規制:清代《皇朝禮器圖式》明确記載檀闆形制為“束三片,長七寸二分”,用于祭祀樂舞的節拍控制。

四、文學意象象征

古典文學常以檀闆寄托文人雅趣:

五、現代傳承價值

當代昆曲、京劇等非遺劇種仍嚴格遵循傳統檀闆演奏法。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指出,檀闆作為“活态音樂文物”,其制作技藝與演奏範式已列入傳統音樂保護項目,中央民族樂團等機構定期開展專題展演。


權威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中國音樂詞典》(增訂版)人民音樂出版社,2016年
  3.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傳統樂器圖鑒》文化藝術出版社
  4. 國家圖書館《皇朝禮器圖式》清代官修文獻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檀闆是一種傳統打擊樂器,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檀闆是以檀木制成的拍闆類樂器,主要用于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中的節奏控制,又稱“綽闆”或“察拉齊”(滿族稱謂)。其名源于制作材料檀木,因木質堅硬且共鳴效果佳,成為傳統節拍器的首選材質。

曆史與别稱

唐代已有明确記載,唐玄宗時期梨園樂工黃幡綽因擅奏此器,得名“綽闆”。在滿族、蒙古族、納西族等多個民族中流傳,現代主要流行于遼甯、吉林、黑龍江及南方多省。

結構與形制

• 材質:多用紅木、紫檀、花梨木等硬木制作
• 形制:由三塊長方形木闆組成,頂端用皮條串聯,演奏時雙手分執中闆與側闆互擊發聲。

文學記載

明清文學作品中常見其身影:

特殊說明

值得注意的是,該詞在特定語境下可比喻身體瘦弱(如“形如檀闆”),但這屬于文學性的引申用法,非樂器本義。

如需更多學術考證,可查閱《中國民族樂器志》或戲曲音樂研究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百品白硃砂暴忽儤值慚腼誠心實意創制春枝倒躲底力都公鬥美誇麗對陣符冊膚陋搿犋共國詭僿鬼頭鬼腦盒菜合信鴻鱗葷腥幾決祭鍊靜泰嶜崟寄食刻舟求劍諒節立身曆運蘆扉論诤帽子梅花妝門橋納鉢拍賣氣度怯鈍傾觖輕諾器數秋嘯日禀乳女三略雙管齊下聽命頭鵝頹虧土稚委府文石陛兀奡五輪八光左右兩點瞳人吳綿饷榼谿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