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ake orders from;be at one’s command]∶聽從命令;聽從上級或長輩的話
(2) [resign oneself to one’s fate;let things take their own course]∶聽天由命;聽其自然
猶從命。《禮記·祭義》:“進退必敬,如親聽命。”《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鄭 之人入 滑 也, 滑 人聽命。”《孔子家語·哀公問政》:“民既孝於親,又順以聽命,措諸天下,無所不可。”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若因改元大慶,赦其罪戾,遣一郎官禦史,親往宣諭,必望風降伏,讙呼聽命。”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海超勇》:“生平唯服 阿文成公 ,任其驅使辱詈,聽命惟謹。” 郭希仁 《從戎紀略》:“乃以 吳世昌 令,改派 吳善卿 為各路總指揮,不聽命者斬以徇。”
“聽命”是一個漢語動詞,讀音為tīng mìng,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釋:
聽從命令或指示
指被動接受上級、長輩或權威者的指令并執行。例如:“下屬需聽命于領導安排”。此義項強調服從性,常見于正式或等級分明的語境中,近義詞包括從命、遵命、遵從。
聽天由命;順其自然
指不主動幹預,任憑事态自然發展。例如:“面對困境,他選擇聽命而行”。此用法多含消極或無奈的意味,近義表述為聽其自然、隨遇而安。
需注意“聽命”與“奉命” 的區别:前者側重被動接受,後者隱含被賦予任務的主動性(如“奉命出使”)。此外,“聽命”的消極含義(如聽天由命)在當代使用較少,多保留于文學或口語中。
可通過查字典等工具(如、)獲取更多例句及發音細節。
聽命是一個常用的詞語,一般用來表示遵從或服從他人的命令或指示。它由“聽”和“命”兩個字組成。
“聽”字是由“⺈”(耳)和“口”兩個部首組成,耳代表聽覺,口則代表聽到的聲音。它的筆畫數為五畫。
“命”字由“⺮”(竹)和“口”兩個部首組成,竹代表有力的意志,口則代表自由表達。它的筆畫數為八畫。
來源方面,聽命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氓》篇中,泛指人民對君主的忠誠與順從。
繁體字中,“聽”與“命”的形狀基本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通常和現在有所不同。在古代經典文獻中,例如《康熙字典》等,字的形态、字義和讀音有些許差異。然而,在現代漢字中,“聽”和“命”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聽命:
其他相關詞語:
組詞:聽從、聽從號令、聽從指揮
近義詞:服從、遵從、順從
反義詞:違抗、不聽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