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統和的意思、統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統和的解釋

統理協和。 宋 範仲淹 《明堂賦》:“風雨攸止,宮室斯美,将復崇高乎富貴之位,統和乎天人之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統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統和(拼音:tǒng hé)指“統理協和”,即通過整合、協調使事物達到和諧統一的狀态。該詞強調對多方元素的統籌管理,以實現整體平衡。


二、曆史背景

作為遼聖宗年號(983年-1012年),統和共使用30年。這一時期遼朝與北宋多次交戰,最終于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籤訂《澶淵之盟》,開啟宋遼長期和平。


三、文學引用

宋代範仲淹在《明堂賦》中寫道:“統和乎天人之理”,以“統和”描述天、人關系的協調統一,體現其哲學内涵。


四、現代應用

可引申至現代管理或社會領域,例如:


注意:需根據語境區分“統和”作為普通詞語與曆史年號的不同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統和

統和(tǒng hé)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統一和和諧。下面将對統和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統和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纟”和“口”。其中,“纟”是由三畫組成,表示與線有關的事物,也可稱為纟部;“口”是由一畫組成,表示與口相關的事物,也可稱為口部。整個漢字統和共由四個筆畫組成。

來源

統和這個詞語的來源不太明确,但可以從字義和構詞法上推測其含義。從字義上來看,“統”意為統一,表示合并、統一的概念;“和”意為和諧,表示相互融洽、和諧的概念。綜合兩個字義,可以理解為合并後達到融洽和諧的狀态,即“統和”。

繁體

統和的繁體字為「統和」,可以看出在繁體字中,“纟”部的字形與簡體字一樣,而“口”部的字形發生了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的統和與現代寫法相比,并沒有太大的區别。古代使用的篆書寫法中,統和的字形基本相同,隻是書寫的方式略有不同。

例句

1. 我們應該團結一緻,共同努力,實現社會的統和發展。

2. 倡導和平與包容的統和精神。

組詞

統和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統一、和諧等。

近義詞

統和的近義詞包括融洽、協調、一緻等。

反義詞

統和的反義詞可以是分裂、矛盾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