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程,出發上路。《周書·劉璠傳》:“尋而家信至,雲其母病。 璠 即號泣戒道,絶而又蘇。”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應诏》:“安流進玉軸,戒道翼金吾。” 宋 秦觀 《祭監稅主簿文》:“西風蕭颯,長夜凄涼,靈車戒道,丹旐飛揚。”
“戒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登程、出發上路,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需注意與佛教“戒律”等無關,避免混淆。
建議參考權威辭書(如漢典)進一步确認古典用例。
《戒道》是一個漢字詞語,戒指是指忌諱、警告,道指的是道德準則、行為方式。戒道概括起來指的是遵守道德準則,戒除不良行為和惡習。
《戒道》的部首是戈,拼音為gē,筆畫數為8。
《戒道》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八佾》:“太伯戡釁,小子駮旅,旅曰:’駮旅,吾將以汝為戒。’”,意為太伯平定了内亂,小子阻止了騷動,旅說:“小子經由騷動,你是我要警戒的榜樣。”。從此,戒道一詞就用來表達警示和告誡的含義。
《戒道》的繁體字為「戒道」。
在古代,「戒道」這個詞的寫法略有不同。具體寫法為「戒」的上面加一個「白」字,下面是「辰」,形狀略微有些不同。
1. 我們應該戒道邪惡的念頭,保持崇高的道德原則。
2. 他深知道紀律的重要性,時刻戒道自己的不良行為。
警戒、警惕、警示、告誡、勸戒
戒律、警覺、謹慎
放縱、縱容、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