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敏斷的意思、敏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敏斷的解釋

敏捷果斷。 明 徐渭 《陶宅戰歸序》:“其為政慈愛敏斷,臨財一毫無苟取。” ********* 《此日》:“即以此未來之一年,為吾國民歷史之一頁空白,待吾人本其優潔美尚之理想,施其敏斷剛毅之努力以絢書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敏斷”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mǐn duàn,其核心含義是敏捷果斷,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 詞義構成

    • “敏”指思維或反應敏捷,強調迅速、靈活;
    • “斷”指決斷力強,能快速做出判斷。
      兩者結合,形容人思維敏銳且行事果決,如網頁提到“能迅速做出正确決策”。
  2. 出處與引證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徐渭的《陶宅戰歸序》:“其為政慈愛敏斷,臨財一毫無苟取。”,描述為政者兼具仁愛與果斷的特質。近代李大钊在《此日》中也用“敏斷剛毅”強調行動力與決斷的結合。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褒義語境,如贊揚領導者的決策能力(例:他處事敏斷,團隊效率極高)或描述個人在緊急情況下的反應(例:面對危機,她展現出敏斷的應對能力)。

  4. 近義與反義
    近義詞可參考“果決”“雷厲風行”,反義詞則為“優柔寡斷”“遲疑不決”(需注意具體語境差異)。

總結來看,“敏斷”不僅強調速度,更注重判斷的準确性,是能力與效率的綜合體現。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古籍原文或近現代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敏斷的意思

敏斷是指一個人在認識問題時非常敏銳和迅速地判斷、理解問題的能力。敏斷的人通常能夠很快地從複雜的信息中捕捉到關鍵點,做出精準的判斷和決策。

敏斷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敏斷的拆分部首是敏(rěn),斷(duàn)。敏的筆畫數為10筆,斷的筆畫數為4筆。

敏斷的來源

敏斷這個詞源于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句話:“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意為敏捷而且愛好學習,不覺得向下請教有所羞恥。後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一個人具有敏銳的判斷力和迅速的決斷能力。

敏斷的繁體字

敏斷的繁體字為敏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敏斷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敏字的古代寫法較為固定,而斷字的古代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如今流傳下來的比較常見的漢字寫法為:“敏”字的古代寫法是“敒”,而“斷”字的古代寫法較為多樣,常見的有“斷”、“斲”、“斷”等。

敏斷的例句

1. 他是個敏斷的法官,可以迅速判斷出關鍵證據。

2. 這個團隊的領導者具備敏斷的能力,能夠快速做出正确的決策。

3. 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下,具備敏斷能力的投資者往往能獲得更大的收益。

敏斷的組詞

敏銳、敏感、敏捷、斷定、斷絕、斷然

敏斷的近義詞

機敏、靈敏、聰明、過目成誦、凡事皆能參透

敏斷的反義詞

愚鈍、遲鈍、糊塗、莽撞、判斷錯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