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雅的意思、傲雅的詳細解釋
傲雅的解釋
猶雍容。謂宴樂時舉止文雅大方,從容不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文蔚 、 休伯 之儔, 于叔 、 德祖 之侶,傲雅觴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
詞語分解
- 傲的解釋 傲 à 自高自大:驕傲。傲岸(形容性格高傲)。傲骨。傲慢(輕視别人,對人沒有禮貌)。傲視。高傲。孤傲。 藐視,不屈:傲然。傲霜鬥雪。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雅的解釋 雅 ǎ 正規的,标準的:雅言。雅正(a.規範的;b.正直;c.客氣話,用于贈給他人的書畫題款上,請對方指正)。 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文雅。高雅。典雅。雅觀。雅教(刼 )。雅興(宯 )。雅座。雅俗
專業解析
傲雅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傲”與“雅”二字組合而成,多用于形容人的風骨氣度,具有以下核心含義:
一、本義解析
- “傲”
指清高不屈、不媚世俗的品格,如《說文解字》釋為“倨也”,強調不卑不亢的獨立姿态。
- “雅”
源自正統禮樂文化,表端莊得體、合乎規範的修養,如《毛詩序》稱“雅者,正也”,體現文化底蘊與言行規範。
二、合成詞義
“傲雅”融合二者特質,特指:
- 風骨與修養并存:既有超凡脫俗的傲然氣節,又兼具文雅得體的儀範。
- 魏晉風度的典型:常見于描述六朝名士,如《世說新語》中嵇康、阮籍等人物,既蔑視權貴,又通曉詩書禮樂,形成“外傲内雅”的獨特氣質。
三、文獻例證
《文心雕龍·時序》評建安文人:“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 此句描繪名士于宴飲中既保持高雅儀态(雅),又不失灑脫不羁(傲)的風貌,印證該詞的文化意涵。
四、現代引申
當代語境中,“傲雅”可延伸形容:
- 堅守原則而不失教養的處世态度;
- 藝術創作中兼具個性鋒芒與傳統美感的風格。
參考來源: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釋“傲”“雅”本義
- 《文心雕龍譯注》(周振甫注)對“傲雅”的文學解析
- 《世說新語》中魏晉名士言行記載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權威詞義收錄)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提供古籍原文對照)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及學術平台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傲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核心意義:形容人在宴樂或社交場合中舉止文雅大方、從容不迫的姿态。例如在宴席上談笑自若,既不過分張揚,也不顯拘謹。
二、出處與背景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南朝梁代劉勰的《文心雕龍·時序》,原文提到文人雅士在宴會中“傲雅觴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描繪了他們在飲酒作樂時的優雅風範。
- 語境特點:多用于描述古代文人雅士的社交風範,屬于文言色彩較濃的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三、詞義結構分析
- 單字拆分:
- 傲:原指高傲,此處引申為不卑不亢、自信的姿态。
- 雅:指高雅、文雅,強調禮儀與風度。
- 組合含義:兩字結合後,整體偏向褒義,形容人在特定場合下既保持自我又不失禮節的儀态。
四、現代應用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相關描述,例如古典小說、詩詞賞析中對人物風度的刻畫。
- 近義表達:現代漢語中可替換為“雍容”“優雅從容”等詞彙。
五、補充說明
- 權威參考: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均将其解釋為宴樂時的文雅舉止,但需注意該詞在現代口語和日常寫作中較少出現。
别人正在浏覽...
悲歌易水陂路編錄别目剝複蟬化躊躇滿志抽胎換骨賜腥麤言彈毫東翻西倒斷蛟刺虎堕颠方峻關關關山迢遞慣用鬼魔三道果否號弓好萊塢環轉狐狼交甫汲路競谄九頭獅子科鬥誇美狼上狗不上欄牢遼右陵谷滄桑零謝隴戍鸾飄鳳泊賣蒙懂摹録南班偏跛片鴻評論家切合磬甸清禁求詩齊箫日津三天兩頭神經戰奢太駛浪識職所作所為陷阱仙裡閑平洗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