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不齊心。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大家也想到,雖然 黑虎星 手下有幾百人,臨時還可以聯絡本地土匪一兩千人,但畢竟是烏合之衆,打起仗來狼上狗不上的,隻須去三百多騎兵一沖,就可以把他們沖得潰不成軍。”
“狼上狗不上”是一個漢語成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判斷:
形容人心狠手辣
字面指“狼敢上前,狗卻不敢靠近”,比喻人的行為或品性極其殘忍,連狗(通常象征忠誠或守護)都因畏懼而退縮。
例句:他手段毒辣,狼上狗不上,無人敢與他合作。
比喻團隊不齊心
源自姚雪垠《李自成》中的用法,描述烏合之衆缺乏凝聚力,行動時步調混亂。
例句:這些臨時拼湊的隊伍,打起仗來狼上狗不上,一沖即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李自成》原著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狼上狗不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群居動物中,狼是高傲的、不屈從于其他較低等級的動物,而狗則相反,願意屈服于主人和其他高等級的動物。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不甘心屈從于他人,甯願孤身獨立奮鬥的精神和态度。
《狼上狗不上》的拆分部首為:狗(犬)和狼(犭),所以它的字形部首是犭。
拆分之後,《狼上狗不上》的筆畫數為:狼(9畫)、上(3畫)、狗(4畫)、不(4畫)。
《狼上狗不上》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論語》。其中有一段記載了孔子與他的學生及弟子的對話,其中一位學生問孔子,為什麼狗不上山而狼上山。孔子回答說,“狼上狗不上”。
《狼上狗不上》在繁體字中的書寫為「狼上狗不上」。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狼上狗不上的漢字可能有所差異,因為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經曆了很多改變。然而,基本含義和用法仍然保持一緻。
他們倆是好兄弟,但性格不同,一個是狼上狗不上的性格,而另一個則時常妥協。
《狼上狗不上》作為一個成語,一般不會組成其他詞語。
近義詞:狼性十足、不屈不撓。
反義詞:屈服、低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