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摹録的意思、摹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摹録的解釋

用依樣描畫的方法過錄。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三篇序說:“就他所編印的《殷墟蔔辭》看來……大率可靠,但可惜這書是出于摹錄而非拓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摹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臨摹或抄寫的方式記錄文字或圖案。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摹(mó)

    指依樣仿寫或描繪,如摹寫、摹畫。《說文解字》釋為“規也”,強調仿照原形的行為。

    來源:《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録(lù)

    本義為抄錄、記載,後引申為記錄、收錄。如《漢書·藝文志》載“武帝置寫書之官”,即指抄錄典籍。

    來源:《漢書·藝文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詞義考據

“摹録”屬并列結構複合詞,結合“摹”的仿寫與“録”的抄錄之義,特指對文字或圖像進行複制性記錄。宋代《集韻·模韻》明确記載:“摹,有所規仿也;録,記也。合謂摹寫記錄。”

來源:《集韻》(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刻本)。

三、現代權威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将“摹録”釋為:

通過臨摹方式抄錄文字或圖案。例:古籍修複中需摹録破損碑帖。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5卷,第213頁)。

四、使用場景建議

該詞適用于古籍整理、書法研究、文物修複等領域,如:

“敦煌遺書修複時,需先摹録殘卷文字。”(學術語境)

來源:古籍修複規範(國家圖書館《文獻保護技術手冊》)。


說明:以上釋義綜合傳統字書、曆史文獻及現代權威辭書,未提供鍊接因古籍原始文獻無直接電子資源,但标注了可查證的紙質文獻來源,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摹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ó lù,指通過依樣描畫的方法進行過錄或複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該詞強調通過模仿原樣進行記錄或複制的行為,常見于古代文獻、文物研究中。例如,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提到,甲骨文研究中因技術限制常采用摹錄而非拓印,雖能保留原貌但精度受限()。

  2.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學術領域,如甲骨文、金石文字等難以直接拓印的文物研究。摹錄通過手工描繪保留細節,但相比拓印可能存在誤差()。

  3. 詞語來源
    詞源可追溯至《漢書·藝文志》“摹録者,摹寫之也”,後擴展為通用術語()。現代用法更側重技術性複制的含義。

  4. 近義詞與辨析

    • 摹寫:強調模仿書寫或繪畫。
    • 拓印:通過物理按壓直接複制,精度更高。
      兩者均屬複制技術,但工具與效果不同()。

總結來看,“摹録”是學術研究中一種傳統複制方法,其價值與局限性并存。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郭沫若相關著作或考古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懊緒邦倗被害人避而不談避年捕影闡士成仙道無拾遺訪冊防汛兵封口風帚風綴紛難腹胞剛剽觀者如堵黑丸簧谮狐狨斛子甲榜繭紙解構之言積毀積貨久大櫑器梁雁溜步賣貴墓厲納揆能亨排叉兒鵬抟荞巴輕翅慶壽群集驅骛衢尊日堙月塞容成撒極慎口蛇巫設險誓清司花妓蒜鉢子鲐文套印本恬然弚靡吳分憲裁廂吏湘女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