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時豪強地主瞞田逃稅的一種方法。 明 周聖楷 《張文忠公傳》:“歲久滋僞,弊孔百出,有所謂飛詭者,影射者,養號者,掛虛者,過都者,受獻者,久久相沿。”
“過都”是明代豪強地主瞞田逃稅的一種手段,具體含義如下:
1. 定義與背景
該詞源于明代土地賦稅制度中的漏洞。豪強地主通過“過都”将實際擁有的土地面積虛假轉移或隱匿,達到逃避官府賦稅的目的。
2. 文獻記載
明人周聖楷在《張文忠公傳》中記載:“歲久滋僞,弊孔百出,有所謂飛詭者、影射者、養號者、掛虛者、過都者、受獻者,久久相沿。”此處将“過都”與“飛詭”“影射”等逃稅手段并列,說明其性質相似。
3. 操作方式
雖然具體操作細節未明确記載,但結合其他逃稅手段推測,“過都”可能涉及土地登記信息造假,例如通過虛構土地流轉、拆分田産等方式規避稅收。
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曆史術語,現代已不常用。若需深入研究明代賦稅制度,可參考《明史·食貨志》或相關地方志,獲取更系統的背景信息。以上内容綜合自多個來源,完整文獻可查閱(滬江詞典)及(周聖楷原文引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