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erits and contribution]∶對事業的貢獻
她的功勞可不小啊
将來我們的事業完成了,你的功勞是不會忘記的。——茅盾《春天》
(2) [credit;creditable deeds]∶博得尊敬或增添聲譽的事
絕不能把一切功勞歸于自己
(1).對事業的貢獻;勞績。《管子·明法解》:“亂主不察臣之功勞,譽衆者則賞之。”《史記·李将軍列傳》:“ 景帝 時, 蔡 積功勞至二千石。”《水浒傳》第四一回:“休分功勞高下, 梁山泊 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 清 唐甄 《潛書·審知》:“功勞不可盡居,大名不可盡取,爵祿不可盡得。”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二章:“他在過去戰争中有過出生入死的功勞。”
(2).指有貢獻、勞績的人。《國語·晉語四》:“尊貴寵,賞功勞,事耇老,禮賓旅,友故舊。”《文子·上義》:“夫釋職事而聽非譽,棄功勞而用朋黨,即奇伎逃亡,守職不進。”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功勞漢語 快速查詢。
“功勞”在漢語中是一個常用且重要的名詞,指對事業或工作付出的努力及由此取得的成效,強調個人或集體在達成目标過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述:
貢獻與成效
指為完成某項任務、事業所付出的辛勞和取得的成果。例如:“這項科研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團隊每個成員的功勞。”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功績與付出
強調通過實際行動創造的有利價值,常與“苦勞”相區别,突出實際成效而非單純付出。例如:“他在這場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二字組合後,既包含過程性努力,也強調結果性貢獻。
參見: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儒家價值觀體現
儒家強調“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功勞”與“立功”直接關聯,體現對社會集體利益的貢獻(《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來源: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三聯書店,1996年。
現代語境延伸
在職場、社會合作中,“功勞”常與責任分配、榮譽歸屬相關,需注意區分個人功勞與集體協作的關系。
參見:費孝通《鄉土中國》,人民出版社,2008年重印版。
“功勞”側重具體事件中的貢獻(如“修建水利的功勞”);“功績”多指重大曆史性成就(如“曆史功績”)。
“貢獻”適用範圍更廣,可包括物質、精神層面;“功勞”更強調行動産生的直接效益。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1980年。
引用說明:本文釋義綜合權威辭書與語言學著作,核心内容引自國家語委審定的《現代漢語詞典》,文化解析部分參考經典學術文獻,确保釋義的準确性與文化深度。
“功勞”是一個漢語常用詞,具體含義如下:
一、核心詞義 指在某件事或某項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強調因貢獻而産生的積極結果。例如:
二、近義詞辨析 與“功績”“貢獻”的區别: • 功績:側重重大成就(如“曆史功績”),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曆史評價 • 貢獻:強調付出本身(如“學術貢獻”),不必然有明确結果 • 功勞:更突出努力與成果的直接關聯,常用于日常語境
三、常見搭配 • 動詞搭配:立功勞/建立功勞/搶功勞/歸功于 • 名詞搭配:功勞簿/功勞簿上記一筆 • 慣用表達:功勞不可沒/功勞歸于集體
四、使用注意
需要更深入解析具體語境中的使用,可以提供例句進一步說明。
彭彭比句冰茶禀靈草木常奧昌洋朝晝鬥嚻端茂鹗爪罰觥忿怒腹肌棺椟龜疇宏渺卉物洊登講述蒹葭伊人絜鮮靜盡進壤廣地進退惟咎就聘跨略良因詈辱芒消美妙昧信忸忕噴筩仆僮牆倒衆人推潛遘鉗髠錢神窮則思變棄智悛惕麴糁熔劑容載賞好施服師效騰遠跳跶調頻秃驢橐它文姝溫枕扇席無刑相鼠仙毫消潰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