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青萍劍。青萍,古之名劍。後用作寶劍的代稱。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萍劍龍呼風雨,瓊林兔點虹霓。”
“萍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名劍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萍劍”即“青萍劍”的簡稱,青萍是古代著名的寶劍名稱,後逐漸演變為寶劍的泛稱。該詞常見于文學作品中,用于象征鋒利的武器或寄托俠義情懷。
明代戲曲家陳汝元在《金蓮記·湖賞》中寫道:“萍劍龍呼風雨,瓊林兔點虹霓”,此處“萍劍”既指寶劍本體,也暗喻俠士的豪情壯志。
現代漢語中,“萍劍”多用于武俠小說或詩詞創作,強調武器的精良或人物的武藝高強,例如:“蕭璧君不甘示弱,一手獨創的飄萍劍法無出其右者”。
注:關于“青萍劍”的具體形制與曆史記載,可進一步查閱《越絕書》《吳越春秋》等古籍。
《萍劍》是指以萍水相逢的劍術技藝。其中,“萍”指的是漂浮在水面的浮萍,比喻無定居之地;“劍”則是指劍術。因此,“萍劍”一詞表達了偶然相遇、臨時交流的意思。
《萍劍》的拆分部首是:“⺍”和“刀”,其中“⺍”為左邊的部首,又稱為“九”字旁,表示草字頭;“刀”為右邊的部首,也是利刃的象征。
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7畫,包括“⺍”為6畫、“刀”為2畫、“艸”為6畫,“丨”為1畫、“㇏”為2畫。
《萍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國時期的兵器使用和劍術技藝的交流。傳說中,有兩位劍術高手在江湖中偶然相遇,因為彼此都無固定居所,所以取名為“萍劍”。此後,“萍劍”逐漸成為形容偶然相遇、臨時交流的詞彙。
《萍劍》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萍劍」。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萍劍」的寫法和現代相似,沒有太大的差别。
1. 我們彼此之間隻是萍劍一場,不會有任何糾葛。
2. 這次偶然的萍劍相遇,讓我終身難忘。
1. 萍水相逢
2. 漂浮
3. 浮萍
4. 劍術
5. 技藝
1. 偶遇
2. 偶然相遇
3. 臨時交流
固定相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