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撝謙的意思、撝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撝謙的解釋

謂施行謙德。泛指謙遜。《易·謙》:“無不利,撝謙。” 王弼 注:“指撝皆謙,不違則也。”《陳書·周弘正傳》:“竊聞撝謙之象,起於 羲 軒 爻畫;揖讓之源,生於 堯 舜 禪受。” 宋 王安石 《賀留守侍中啟》:“遂回渙號之孚,以徇撝謙之美。”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二生至,各叙契闊,并申賀悃, 梁 撝謙不已。” 朱自清 《憶跋》:“他說‘薄薄的影’,自是撝謙的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撝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一、基本釋義

“撝謙”指施行謙遜的美德,引申為謙遜、謙恭的态度。該詞由“撝”(輔助、揮動)與“謙”(謙虛)組合而成,強調在言行中主動體現謙和品質。

二、古典文獻出處

  1. 《周易·謙卦》
    最早見于《周易》的“無不利,撝謙”,意為“以謙遜的姿态行事,無所不利”。王弼注解說:“指撝皆謙,不違則也”,即言行皆合謙道。
  2. 《陳書·周弘正傳》
    提到“撝謙之象,起於羲軒爻畫”,将謙德追溯至上古聖賢的德行典範。

三、用法與示例

四、讀音與字形

五、近義與關聯詞

總結來看,“撝謙”是古典文獻中表達謙德的雅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學術或文學場景。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周易》注疏及曆代文集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撝謙

撝謙,是一個由偏旁部首撝和謙組成的詞語,表示謙虛、謙遜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撝的部首是手,拆分筆畫為7畫;謙的部首是讠,拆分筆畫為4畫。

來源

撝謙一詞來源于《論語·公冶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意為一個人如果自身品德正直,言行表現得端正,即使不發命令也會得到大家的擁護和支持。古人以此激勵自己要保持謙遜和低調。

繁體

撝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揮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撝的寫法為推的初聲字旁,下面附手寫出來的偏旁;謙的寫法為讠的省略形式,下面附韋字旁。

例句

他對自己的成就總是保持着撝謙的态度,不願意炫耀。

組詞

謙虛、謙讓、謙和、謙遜、謙恭。

近義詞

謙虛、謙遜、謙恭、謙和。

反義詞

驕傲、自滿、傲慢、自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