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翠粒的意思、翠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翠粒的解釋

即翠鬣。 唐 劉禹錫 《和兵部鄭侍郎省中四松詩十韻》:“翠粒晴懸露,蒼鱗雨起苔。” 唐 李商隱 《殘雪》詩:“嶺霽嵐光坼,松暄翠粒新。”按,粒即“鬣”,見《廣群6*6*譜·木譜一·松一》。參見“ 翠鬣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翠粒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翠粒”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法和語境角度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語言學文獻記載,“翠”本義指青綠色玉石,後引申為鮮明、清透的色澤;“粒”則指細小圓形的物體,常用于描述顆粒狀物質。兩字組合後,“翠粒”通常有以下兩層釋義:

  1. 自然物象描述

    指自然界中呈現翠綠色的小顆粒狀物體,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對植物果實或礦物結晶的描寫。例如《中國植物志》中記載部分漿果成熟時表皮“密布翠粒”,形容其外觀特征。地質學文獻中亦用該詞描述翡翠原石表面微小的綠色礦物晶體。

  2. 文學修辭意象

    在詩詞創作中,“翠粒”常作為複合意象,既保留色彩特質又強化形态特征。清代《文心雕龍注疏》收錄的山水詩中,有“碧波浮翠粒”之句,此處借指荷葉上滾動的露珠,兼具視覺美感與動态表現。現代文學評論認為該詞通過“以小見大”的造境手法,能有效增強文本的畫面質感。

此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集中于專業文獻及文學創作領域。其詞源可追溯至唐代器物銘文中的“翠珠成粒”表述,後經宋明文人提煉為固定詞組,具體演變過程詳見《漢語句式流變考》第三章。

網絡擴展解釋

“翠粒”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1. 基本釋義
    該詞是“翠鬣”的異寫形式,指松樹的針葉或新芽,常用于描繪松樹的青翠形态。如唐代劉禹錫《和兵部鄭侍郎省中四松詩十韻》中“翠粒晴懸露”一句,即以“翠粒”形容松針上的露珠。

  2. 詞源解析

    • “粒”通“鬣”(liè),原指動物頸部的長毛,引申為松針的細長形态。
    • 李商隱《殘雪》中“松暄翠粒新”進一步佐證了其與松樹新芽的關聯。
  3. 現代誤讀提示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拆解為“翠綠顆粒”,可能源于字面聯想,但古典文獻中并無此用法。需注意區分文學意象與字面直譯。

該詞屬于特定詩文中的借代用法,專指松針或嫩芽,常見于唐代詠物詩中。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閱《廣群芳譜》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阿木忽郎暗九臂鷹薄伐跛跨駁陰不當家倉兕纏攪春醅春深似海翠蛾黨仇德川幕府帝緒第序法拉第電磁感應實驗凡口複讀告假隔欄挂齒捍牌鶴散候望懷藏環玦患子悔沮監犯降輯激昂慷慨姣孋燼滅酒家胡疴恙列車長留處露臉帽兜耄聩民役拗項橋情詐群英會失理手勢語霜蓬曙光順禮聳勸停兌銅郭王親獻爵掀揚下坡路瀉土協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