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至的意思、南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至的解釋

即冬至。《逸周書·周月》:“惟一月既南至,昏昴畢見,日短極,基踐長,微陽動於黃泉,陰降慘於萬物。” 朱右曾 校釋:“冬至日在牽牛,出赤道南二十四度,故曰南至。”《左傳·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杜預 注:“ 周 正月,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極。” 孔穎達 疏:“日南至者,冬至日也。” 唐 楊炯 《渾天賦》:“太平太蒙,所以司其出入;南至北至,所以節其寒溫。”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禮》詩之五:“聖壽久長南至日,寳圖高大北星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南至”是中國古代對“冬至”的别稱,其含義與天文現象和曆法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南至即冬至,指太陽運行到黃道最南端(南回歸線)的日期,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古人通過觀測太陽位置命名,因冬至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以南,故稱“南至”。

  2. 文獻依據

    • 《逸周書·周月》記載:“惟一月既南至,昏昴畢見,日短極”,指出冬至時太陽位置南移,白晝最短。
    • 《左傳·僖公五年》提到“日南至”,杜預注解為“冬至之日,日南極”,孔穎達進一步說明此為冬至天文特征。
  3. 曆法關聯
    周代曆法中,正月(周曆)對應夏曆十一月,冬至所在的月份被視為節氣起點,故有“周正月,今十一月”的記載。這一曆法體系反映了古代農耕社會對太陽運行規律的觀測需求。

  4. 現代應用
    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傳統文化讨論中。當代更常用“冬至”表述,但“南至”仍作為曆史術語保留于天文曆法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南至》的意思

《南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往南方去”或者“向南方延伸”。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方向或者範圍。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南至》的拆分部首是“蔔”和“廣”,拆分筆畫為10畫。

來源和繁體

《南至》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篇名《周南》,意為《南國之歌》。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南至」。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南至》的寫法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在篆書中,它的寫法類似于「男止」。

例句

1. 他們繼續往南至山腳下。

2. 這條公路南至邊境。

組詞

與《南至》相關的組詞包括:

- 南邊:指南方的邊界。

- 至遠:意為“延伸到非常遠的地方”。

- 南台:指位于南方的台灣。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南至》的近義詞是:

- 往南:指往南方的方向。

與《南至》的反義詞是:

- 北返:指往北方返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