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索绹的意思、索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索绹的解释

(1).制绳索。《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郑玄 笺:“夜作绞索,以待时用。”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奉懿旨撰》诗之十二:“索綯民事急,昼夜互相续。”

(2).指绳子。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偷狗赋》:“团饭引来,难掉续貂之尾,索綯牵去,惊回顾兔之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索绹”是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1. 动词义:制作绳索
    该用法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郑玄注解为“夜作绞索,以待时用”,指白天割茅草,夜晚将茅草绞成绳索备用。元代赵孟頫诗中“索綯民事急,昼夜互相续”也延续了这一含义,强调农事中制绳的紧迫性。

  2. 名词义:指绳子本身
    清代褚人获《坚瓠二集·偷狗赋》中“索綯牵去”即用此意,直接代指牵狗的绳子。另据陈奂《诗毛氏传疏》解释,“索”为纠绳动作,“绹”即绳,合称“纠绳”。

该词现代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诗经》郑玄笺注及清代训诂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索绹的意思

索绹是一个汉语词汇,多用于形容物体的质地或质感。它表示物体光滑细腻、柔软温润的特性。

拆分部首和笔画

索绹的部首是纟(糸),总笔画数为11画。

来源

索绹的来源较为难以考证,它可能是由古代文字演变而来,具体出处尚不清楚。

繁体

在繁体字中,索绹的写法仍然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中,索绹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由于缺乏确凿的文献依据,无法准确确定其具体的古代写法。

例句

1. 这块绸缎摸起来很索绹,手感非常舒服。

2. 她的皮肤光滑细腻,简直就像是丝绸般的索绹。

组词

1. 丝绸:指用蚕丝织成的细软质地的织物。

2. 纺织:指将纤维制成纱线或布匹的过程。

3. 绒绣:指用细绒制成的丝线进行刺绣的工艺。

近义词

光滑、柔滑、细腻、温润

反义词

粗糙、坚硬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