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日旗的意思、日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日旗的解釋

亦作“ 日旂 ”。繪有太陽圖象的旗。 唐 蘇颋 《奉和聖制途次舊居應制》:“約川星罕駐,扶道日旂舒。” 唐 杜牧 《雲夢澤》詩:“日旗龍旆想飄揚,一索功高縛 楚王 。”《元史·輿服志二》:“日旗,青質,赤火焰腳,繪日於上,奉以雲氣。”參見“ 日月旗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日旗是漢語中對日本國旗的正式稱謂,又稱“日章旗”或“太陽旗”。其核心特征為白色旗面中央繪有紅色圓形圖案,象征太陽。這一設計源于日本古代對太陽崇拜的文化傳統,據《日本書紀》記載,太陽被視為天照大神的化身,是日本民族精神與國家認同的核心符號。

從曆史維度看,日旗的雛形可追溯至江戶時代(1603-1868年)商船使用的标識旗,1870年明治政府頒布《商船規則》正式确立為國旗。1999年《國旗及國歌相關法律》進一步明确其法定地位,規定旗面長寬比為3:2,紅色圓形的直徑須占旗面高度的五分之三。

在文化象征層面,白色代表純潔與正直,紅色圓形象征旭日初升的生命力。這種設計不僅體現了日本“日出之國”的地理認知,更承載着神道信仰中“萬物有靈”的哲學觀。值得注意的是,日旗的圖案構成與日本皇室十六瓣菊紋章存在文化同源性,兩者均源自太陽崇拜體系。

現代使用規範要求,日旗的紅色色值需符合JIS标準(JIS Z 9101規定的深紅色),懸挂時須保持圖案完整無缺損。日本文部科學省明确規定,教育機構須在法定節日懸挂國旗并教授相關曆史知識。

網絡擴展解釋

“日旗”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日旗指繪有太陽圖像的旗幟,主要用于古代儀仗或象征場合。這一含義在唐代文獻和《元史》中均有記載。例如:

二、曆史用例

  1. 古代象征意義
    日旗多與“龍旆”“星罕”等儀仗旗幟并列出現,體現皇權或祭祀場景,如杜牧《雲夢澤》詩中“日旗龍旆想飄揚”暗喻楚王功績。

  2. 近現代特殊語境
    在20世紀中國曆史中,“日旗”有時被簡稱為青天白日旗(中華民國國旗),例如:

    • 北伐時期取代五色旗的政治象征;
    • 1928年東北易幟事件中改用青天白日旗。

三、注意區分

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中的使用案例,可參考《元史》或近代史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挨鬧拔涉薄情猜愎層台累榭朝日壇打鳳牢龍打耙低溫物理學多餘的人督眎飯籃敷聞趕明個狗腿差關親果官國患合并症紅鮮猴栗歡度晃射狐白菅筲殲殒角丱郊廟角吻家鄉戢戈鏡浦劇韻揆撫狼艱狽蹶亮藍頂子撩蜂吃螫力量民村明慎逆風家片文隻事剽拾批較蓱翳鋪海潛聲牽系傾語騎牛覓牛觑問三浴三熏收獲送日子宿兵孫許抟垸兔頭麞腦汙史五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