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貧賤時一起過患難生活的妻子。語本《後漢書·宋弘傳》:“ 弘 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明 王玉峰 《焚香記·辭婚》:“呀!下官已有早年結髮,乃貧賤糟糠。”
“貧賤糟糠”是一個漢語成語,指貧賤時共同經曆患難的妻子,強調不離不棄的情感。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貧困時共患難的妻子,尤其強調在艱難生活中相互扶持的夫妻情誼。其中“糟糠”原指酒糟、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貧窮時期的生活狀态。
出處與典故
源自《後漢書·宋弘傳》記載的典故:東漢大臣宋弘拒絕皇帝劉秀的賜婚,稱“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表明不棄發妻的決心。
用法與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背景,可參考《後漢書》或相關文學解析。
《貧賤糟糠》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貧窮、卑微的人。它形容一個人的財産或社會地位非常低下,生活非常困苦,處境極為艱難。
《貧賤糟糠》中的“貧”字的部首為“貝”,它有9個筆畫。《貧賤糟糠》中的“賤”字的部首為“貝”,它有8個筆畫。《貧賤糟糠》中的“糟”字的部首為“米”,它有12個筆畫。《貧賤糟糠》中的“糠”字的部首為“米”,它有15個筆畫。
《貧賤糟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紅樓夢》中。在《紅樓夢》第六十九回中,賈政用這個詞形容自己的兒子寶玉:“我這兒子隻是個閑人,自小兒沒養過家,沒吃過苦,還是個燕窩雀巢,緊糊塞破鞋底,貧賤糟糠。”因此,《貧賤糟糠》這個成語的來源就是《紅樓夢》。
《貧賤糟糠》的繁體字為「貧賤糟糠」。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貧賤糟糠》這個成語,古時候的寫法為「貧賤棗䳔」。
他出身貧賤糟糠,但憑借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困境。
陳陳相因、貧苦交交、卑賤瓦舍
富有顯赫、富貴滿堂、富麗堂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