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篡絶的意思、篡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篡絶的解釋

篡奪君位而絕其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篡絶”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篡”與“絶”(簡體作“絕”)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與《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釋義,該詞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 詞義解析

    “篡”本義指非法奪取權位,《說文解字》釋為“逆而奪取”,如《孟子·萬章》中“篡弑其君者”。“絶”則指斷絕、終結,如《史記·刺客列傳》“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絶”。組合後,“篡絶”特指通過篡奪手段使正統傳承或血脈斷絕,例如《漢書·王莽傳》中“莽篡絶漢統”即指王莽篡漢導緻漢朝世系中斷。

  2. 語境用法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評價政權更疊,含強烈貶義。如宋代史學家胡三省注《資治通鑒》時評五代十國“篡絶相繼,禮崩樂壞”,強調非正統政權更替對倫理秩序的破壞。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見使用,僅在研究古代政治史或文獻訓诂時出現。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及《資治通鑒》胡三省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篡絶”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cuàn jué,由“篡”(奪取權力)和“絶”(斷絕)兩字組成,字面含義為通過非法手段奪取統治地位并斷絕原有統治者的權力傳承。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通過不正當手段篡奪君位,并徹底斷絕原統治者的權力及後嗣延續。例如《漢書·五行志》中記載,王莽篡奪漢朝政權時被描述為“篡絶漢”,即終結了漢朝的統治。

2.使用場景

3.與“篡改”的區分

“篡絶”強調權力奪取的徹底性,而“篡改”(cuàn gǎi)指對原文、數據的惡意修改或曲解,兩者含義不同。

4.曆史典故

《漢書·五行志》提到,成帝時期王太後重用王莽,最終導緻漢朝被“篡絶”,成為典型的曆史案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曆史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臂肩比目魚裁剪谄嫉褚先生促忙促急倒繃孩兒倒屦大獻地價風險父世縣甘鼠歸藏規蹤國用好官滑滑驩迎花轍瀖泋嘉客匠師皦如金城九旂軍報軍儲駿馬款顧烈漢六出花旅逸賣履分香馬陵書樹描花迷花眼笑劘砺嫩湯剽系貧微切惟求助跂坐麴先生熱狗上場室迩人遠淑世宿卧太白貪黠通晩外皮層衛跸畏天愛民霧文西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