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愎自用的意思、剛愎自用的詳細解釋
剛愎自用的解釋
(1) [be obstinate and self-opinionated]∶固執己見,對阻止、勸告或建議不耐煩
由于他這個人過度任性,剛愎自用
(2) [opinionated]∶固執地反對正确、合理、恰當或公認事物的性格與意向
李自成不是剛愎自用的人,他對于 明室的待遇也非常寬大——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詳細解釋
倔強固執,自以為是。本作“剛戾自用”,後多作“剛愎自用”。《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并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明史·章綸傳》:“ 綸 復獨奏給事中 王讓 不赴考察,且言 明 剛愎自用,己言多不見從,乞與 明 俱罷。”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四:“汝向人説我剛愎自用,有之乎?”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八篇引 劉鹗 語:“剛愎自用,小則 * ,大則誤國。”
詞語分解
- 剛愎的解釋 ∶倔強執拗,固執己見其佐先縠,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左傳;宣公十二年》 ∶反對正确、合理、恰當或公認事物的性格與意向詳細解釋倔強固執。《左傳·宣公十二年》:“其佐 先縠 ,剛愎不仁,未肯用命。”
- 自用的解釋 ∶憑主觀意圖行事;自以為是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書;仲虺這诰》師心自用。;;清; 劉開《問說》剛愎自用 ∶自己使用自用摩托車詳細解釋自行其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見。《書·仲虺之诰》:“能自得師者王
網絡擴展解釋
“剛愎自用”是漢語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固執任性、自以為是,且聽不進他人意見。以下是詳細解釋:
1.字詞解析
- 拼音:gāng bì zì yòng(、、)。
- 單字釋義:
- 剛:強硬,比喻性格倔強。
- 愎(bì):乖戾、執拗,引申為任性固執()。
- 自用:自以為是,僅憑主觀意願行事(、)。
2.成語釋義
聯合式結構,含貶義,指人過分自信且獨斷專行,拒絕采納他人建議(、)。例如《左傳》中晉軍将領先縠因不聽統帥指揮導緻戰敗,即為此典型(、)。
3.出處與典故
- 文獻來源:最早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剛愎不仁,未肯用命。”(、)。
- 曆史背景:春秋時期,晉楚戰争中,晉将先縠因剛愎自用擅自進攻楚軍,最終使晉軍失利(、)。
4.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
- 例句:
“他剛愎自用,最終導緻團隊決策失誤。”()
5.近反義詞
- 近義詞:獨斷專行、一意孤行()。
- 反義詞:虛懷若谷、從善如流(、)。
補充說明
該成語多用于描述位高權重者因固執己見釀成嚴重後果的情景()。其核心在于強調主觀武斷與缺乏包容性,需注意與“自信”的區分。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剛愎自用》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固執己見,不聽别人勸告,自作主張,獨斷專行。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剛:刀刂 + 七
- 愎:忄(心部)+ 蔔 +乞
- 自:自
- 用:用
《剛愎自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作聖篇》中的一句話:“考試之時,則有剛愎焉,若智商者之色。”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繁體字為「剛愎自用」。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太剛愎自用了,不管别人怎麼勸他,他都不聽。
2. 他的剛愎自用導緻了他在工作上的失誤。
一些與《剛愎自用》相關的組詞有:
1. 剛愎:形容人固執己見的性格。
2. 愎頭愎腦:形容人固執地執着于自己的觀點或行為。
3. 獨斷獨行:指人隻憑自己的喜好或意見行事,不理會他人的意見或規則。
與《剛愎自用》相近或相反的詞語有:
1. 柔順聽從:指人性格溫和,樂于接受他人的建議和指導。
2. 謙虛謹慎:指人态度謙遜,具備審慎小心的品質。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