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柴燎的意思、柴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柴燎的解释

(1).古代祭祀之一。烧柴祭天。《文选·潘岳<闲居赋>》:“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 李善 注:“《尔雅》曰:‘祭天曰燔柴。’ 郭璞 曰:‘既祭,积薪烧之。’”《梁书·范云传》:“ 天监 元年, 高祖 受禪,柴燎於南郊, 云 以侍中参乘。” 宋 曾巩 《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是以萧光之烈,奏於宗祊;柴燎之蒸,焜於郊兆。”

(2).指祭天用的柴。 明 张居正 《太狩记》:“朝诸侯,燔柴燎,享上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柴燎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从构词法分析,“柴”指木柴、薪火,“燎”为焚烧之意,二者组合后本义指古代祭祀仪式中燔烧木柴的行为。根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可见柴燎最初是祭祀天地的重要仪式环节。

在《尔雅·释天》中,柴燎被归入“祭名”类,特指“积柴而燔之”的祭天礼仪。这种祭祀形式通过焚烧木柴使烟气上升,象征将祭品送达神明,故《礼记·祭法》称“燔柴于泰坛,祭天也”。汉代郑玄注《周礼》时强调,柴燎需用特定木材,且须“加牲体其上”,表明其仪轨的规范性。

现代《汉语大词典》将柴燎释义为“古代祭祀之一,烧柴祭天”,同时收录其引申义,指代重大祭祀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该词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典故出现,如唐代王勃《拜南郊颂》中“柴燎虔于泰坛”的表述,即化用此典。

从语言演变角度看,柴燎在现代汉语中已不作为独立动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礼制、宗教仪式或进行文学创作时,仍具有重要的语义价值和文化参照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柴燎”是古代祭祀相关的专有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祭祀形式
    指古代烧柴祭天的仪式,属于祭天礼仪的一种。通过焚烧木柴升腾烟气,象征与天沟通。

  2. 祭祀用具
    也可代指祭天时使用的柴薪,即仪式中焚烧的特定木料。


二、文献出处与用法


三、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仪式流程或历史演变,可查阅《周礼》《礼记》等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达岭摆队边兵别饶风致巉削丞倅酬决词辩地关对禁凤韶改火钢筋混凝土结构干霄供销合作社弓鞵瓜果果饕汉语拼音字母花厂黄华活菩萨狡勇祭具惊蛇惊寤籧蒢畯德凯悌空桑怜悯灵飇龙头杖伦鉴潞氏猛古丁抹邻纳款鸟音努嘴畔乱强醉七真堂人心不足蛇吞象声辩深怪圣营深邈世戚霜薤淑妃太山君踏龙尾贪很探使卫生设备五家七宗陷诈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