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古代《黃帝曆》、《颛顼曆》、《夏曆》、《殷曆》、《周曆》、《魯曆》、《三統曆》七種曆法。《晉書·律曆志中》:“ 董巴 議曰:‘昔 伏羲 始造八卦,作三畫,以象二十四氣。 黃帝 因之,初作《調曆》。歷代十一,更年五千,凡有七曆。’” 清 龔自珍 《古史鈎沉論二》:“以超辰之法,穮不顯之年月,定歲名之所在,逸於後之布七曆以求之者。”
“七曆”指中國古代七種重要的曆法,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七曆是《黃帝曆》《颛顼曆》《夏曆》《殷曆》《周曆》《魯曆》《三統曆》七種曆法的統稱,主要用于古代天文觀測與時間計算。
曆法組成
曆史記載
這一概念最早見于《晉書·律曆志》,提及董巴“凡有七曆”的論述,表明其作為早期曆法體系的代表性總結。
文化意義
七曆反映了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的發展脈絡,尤其是《三統曆》對後世曆法影響深遠,其推算方法為唐宋曆法奠定了基礎。
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部曆法的具體規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書·律曆志》等文獻。
《七曆》是一個漢語詞語,指代“七位曆代君主”。在中國曆史上,常常将曆史上的七位君主稱為七曆,代表了不同曆史時期的統治者。
《七曆》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七”和“曆”。
“七”的部首是“一”,總共有兩個筆畫。
“曆”的部首是“廠”,總共有五個筆畫。
《七曆》一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曆史記載,用來指代曆史上的七位君主。在繁體字中,七曆的寫法是「七曆」。
在古代,寫漢字的方式有所差異。在古時候,“七曆”這個詞的字形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但最常見的寫法是“七極”或者“七曆”。
1. 曆史課上,老師詳細講述了中國七曆的崛起和衰落。
2. 這本書介紹了七位曆代君主的生平和治理方式。
1. 七朝(指曆史上的七個朝代)
2. 曆史
3. 君主
4. 統治者
近義詞:七位統治者、七位君王
反義詞:單一統治者、多位統治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