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一種煉金術,燒煉錫一類金屬。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盜俠》:“ 元和 中, 江 淮 有 唐山人 者,涉獵史傳,好道,常遊名山,自言善縮錫,頗有師之者。”
“縮錫”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一、成語含義(現代用法) 發音為suō xī,由“縮”(退縮)和“錫”(讓步)組成,表示因威脅或恐懼而退縮、屈服。
二、煉金術含義(古代用法) 指古代通過燒煉錫等金屬實現物質轉化的方術,見于唐代文獻《酉陽雜俎·盜俠》。
注意:兩種解釋來源不同,現代語境下多采用成語含義,而煉金術釋義屬曆史專有名詞,需結合文本背景判斷。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酉陽雜俎》等古籍。
《縮錫》是一個成語,表示對下屬或手下的人有所壓制、迫使等行為。具體指由上級領導對下級員工或屬下進行約束、壓榨。
《縮錫》的構成部分有兩個字:縮錫。
其中,縮的部首是糸(mi)部,表示與線、糾結等相關;錫的部首是金(jin)部,表示與金屬、器具等相關。
縮的筆畫為9畫,錫的筆畫為13畫。
《縮錫》最早出現于明代文獻《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該成語通過小人物縮官令,來諷刺官僚體制的愚蠢和庸俗。
在繁體字中,《縮錫》的寫法為「縮錫」。
在古代漢字中,縮字的寫法為「縮」,是由糸(mi)部和或(mi)部組成。
錫字的古時寫法為「鉄」,是由金(jin)部和失(shi)部組成。
1. 領導縮錫部下,造成了團隊士氣低落。
2. 老闆總是縮錫員工的工資,讓他們感到不公平。
縮服、縮手縮腳、縮手縮腳、縮頭,縮頸
壓榨、剝削、壓制、束縛
尊重、賞識、激勵、鼓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