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ost]∶請客的人或接待别人的人(當東道)。也叫“東道主”
(2) [stand treat]∶邀請并招待客人的事
做東道
(3) 東西;禮品 [thing;gift;present]
送些東道,他便混賬開上去。——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1).通往東方的道路。《左傳·成公十三年》:“東道之不通,則是 康公 絶我好也。”《史記·陳杞世家》:“ 齊桓公 伐 蔡 ……還過 陳 。 陳 大夫 轅濤 塗惡其過 陳 ,詐 齊 令出東道。” 唐 李嘉祐 《贈别嚴士元》詩:“東道倘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生。”
(2).指東部地區。《意林》卷三引 漢 桓譚 《新論》:“ 張子侯 曰:‘ 楊子雲 ,西道 孔子 也,乃貧如此。’吾應曰:‘ 子雲 亦東道 孔子 也。昔 仲尼 豈獨是 魯 孔子 ,亦 齊 楚 聖人也。’”
(3).主人的代稱。 宋 蘇轼 《渼陂魚》詩:“東道無辭信使頻,西隣幸有庖虀釅。” 元 馬緻遠 《薦福碑》第一折:“ 範仲淹 雲:‘兄弟,請你那東道出來,我和他厮見。’” 續範亭 《來南泥灣途中》詩:“下坡復馳三十裡,黃楊樹下蔭草堂。飢渴幸達目的地,東道欣逢 葉季壯 。”參見“ 東道主 ”。
(4).指作東,設宴請客。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一折:“[正末雲]哦!我再做個東道,請你那一班落保的都吃一個爛醉何如?”《紅樓夢》第三七回:“這原是我起的意,我須得先做個東道,方不負我這番高興。”
(5).引申指請客的宴席或饋贈的財物。《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怎當得 吳宣教 一些不在心上, 丁惜惜 撒嬌撒癡了一會,免不得擺上東道來。”《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但平日與吏房相厚的,送些東道……這叫做官清私暗。”
(6).指賭6*博的莊6*家。 清 李漁 《凰求鳳·拐偦》:“你們快些出去,我也同幾個朋友在裡面鬦牌,不要打斷牌興,弄輸了我的東道。”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東道漢語 快速查詢。
“東道”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請客或接待賓客的主人
指負責招待客人的人,常稱為“東道主”。例如“略盡東道之誼”即表示作為主人款待客人的情誼。
請客的義務或行為
如“做東道”“打個東道”,指承擔宴請的責任或具體招待活動。
古義:通往東方的道路
最早見于《左傳·成公十三年》:“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指地理位置上的東方通道。
代指東部地區
漢代《意林》引桓譚《新論》提及“東道孔子”,将“東道”與方位結合,代指東部區域。
作動詞:設宴請客
如元代馬緻遠《薦福碑》中的“請你那東道出來”,指以主人身份宴請賓客。
指代禮品或物品
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用“送些東道”表示送禮,此處引申為具體物件。
“東道主”一詞源自春秋時期《左傳·僖公三十年》的典故:鄭國燭之武勸秦穆公退兵時,提出鄭國可作為秦國東進時的“東道主”(即提供物資支持),後演變為泛指主人。
如今“東道”多用于正式或禮儀場合,例如國際會議中的“東道國”、日常社交中的“做東道”等,均強調主人的身份或責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