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灌溉用的溝渠。《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溉灌之瀆。” 宋 秦觀 《寄陳季常》詩:“揭竿趣灌瀆,與爾不同調。”
“灌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灌渎”指供灌溉使用的溝渠或小型水道,屬于古代農業社會中常見的水利設施。該詞由“灌”(灌溉)和“渎”(溝渠)組合而成,強調其功能性。
該詞常被用于文學作品中,帶有隱喻色彩。例如,莊子借“灌渎”批評目光短淺的行為,而秦觀則以此反襯高遠志向。
“灌渎”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多出現在古籍或相關研究領域,屬于較為冷僻的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莊子》或宋代詩詞注解。
灌渎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guàn dú。它指的是濫用或亵渎權力、地位或信仰,違背道德規範。
灌渎的部首是水(氵)和土(士),總共有11個筆畫。
灌渎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司馬相如傳》中,指的是官員利用職權施行不當行為。後來逐漸擴展為其他領域的濫用或亵渎行為。
灌渎的繁體字為灌瀆。
在古代,灌渎的寫法為「灌瀆」。其中,「灌」表示向上注入,「瀆」表示濁水溢出。這種寫法形象地描述了濫用權力或亵渎信仰的行為。
1. 他灌渎了自己作為領導的職權。
2. 這個人利用自己的地位灌渎了法律法規。
3. 不要灌渎我們的信仰和價值觀。
灌渎者、灌渎權力、灌渎信仰、灌渎行為。
玷污、亵渎、辱弄。
尊重、恭敬、敬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