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損挹的意思、損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損挹的解釋

亦作“ 損抑 ”。謙虛退讓。《後漢書·光武帝紀下》:“陛下情存損挹,推而不居。”《宋書·王僧綽傳》:“從兄 微 ,清介士也,懼其太盛,勸令損抑。”《梁書·夏侯詳傳》:“ 詳 於其地起臺榭,延僚屬,以表損挹之志。”《續資治通鑒·宋太祖建隆二年》:“王位崇,不宜自損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損挹"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謙遜退讓、自我貶抑。它由"損"(減損)和"挹"(通"抑",抑制、謙退)組合而成,強調主動降低自己的姿态,不張揚、不自滿。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損挹"指主動減損自我,保持謙遜态度,常用于描述品德高尚者的行為。例如:

    "居高位而能損挹,是為美德。"

    (身居高位卻能謙遜退讓,是一種美德。)

  2. 詞源與構成

    • 損:本義為減少、損失(《說文解字》:"損,減也"),引申為自我克制。
    • 挹:通"抑",意為抑制、謙退(《廣雅》:"挹,損也")。二字疊加強化謙卑之意。
  3. 近義詞

    謙抑、謙挹、自損、退讓。

    反義詞:驕矜、自伐、張揚。


二、典籍用例與權威參考

  1. 《周易》中的哲學基礎

    "損挹"思想源于《周易·謙卦》:"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主張以謙卑态度修身。

    來源:

    《周易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周易》原文(可查證謙卦内容)

  2. 史書中的典範人物

    《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光武帝劉秀"常以損挹自守",形容其謙遜克己的品格。

    來源:

    《後漢書》(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3. 古代注疏釋義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挹":"凡謙抑字皆作挹",明确其與謙遜的關聯。


三、現代使用場景

雖屬書面語,但仍用于強調謙遜品格的語境:


四、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減損;謙退。"

    來源: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搜索"損挹"可得詳細釋義)

  2. 《辭源》(修訂本)

    釋為"謙退,不自滿",并引《後漢書》用例佐證。

    來源:

    商務印書館《辭源》(第三版)


"損挹"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概念,強調通過自我克制實現道德修養。其價值在當代社會仍具現實意義,尤其在個人修養與領導力領域。如需深入探究,建議結合《周易》、漢代史書及經典注疏進行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損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進行綜合解釋:

基本解釋

  1. 謙虛退讓(主流含義) 源自古代典籍,如《後漢書》記載“陛下情存損挹,推而不居”,指主動降低姿态、保持謙遜的态度。例如:

    • 《宋書》提到“勸令損抑”,指勸人收斂鋒芒;
    • 《梁書》中“以表損挹之志”表示通過具體行為彰顯謙退之心。
  2. 減少或折損(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提到其字面含義為“因損失而減少”,如財物、資源的損耗。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明确出現,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用法與語境

字義拆解

建議在古文閱讀中以“謙虛退讓”為優先釋義,現代語境下需結合具體内容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梁書》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熬煮拔地搖山白手興家謗駡本小利微殘刻襜車忩忙翠巍巍大集體典術匪親封十八姨改柱張弦幹淨高架車輛貴姓過摩國姓爺毂轉寒耕熱耘涸流鶴鑰撝避家王假赈經部敬賢愛士及屬居邑疽腫開裆褲塊然愧憤籃轝老奸巨滑略知皮毛郦道元貍豆另眼看戲靈蹤靡財秘曆命客明治磨砻浸灌秣飼内殿企戶七穆輕渎輕軒囚殺如虎添翼入監油散栎順理隨仇趿履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