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塊然的意思、塊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塊然的解釋

(1).孤獨貌;獨處貌。《荀子·君道》:“塊然獨坐而天下從之如一體。” 唐 李德裕 《題奇石》詩:“塊然天地間,自是孤生者。” 宋 楊萬裡 《感秋》詩之四:“掩卷卻孤坐,塊然與誰語?”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兀坐秋樹根,塊然無與伍。”

(2).木然無知貌。《莊子·應帝王》:“於事無與親,彫琢復樸,塊然獨以其形立。” 成玄英 疏:“塊然,無情之貌也。” 明 張居正 《葬地論》:“若體魄,塊然無知,與土石等耳,雖得吉地,豈能使之通靈乎?” 清 陳确 《葬書·與同社書》:“而一人之身,榮瘁殊遭,則善惡頓易,雖百其口,何以自明?矧茲塊然者,復焉能分解?”

(3).安然。《穀梁傳·僖公五年》:“王世子,子也,塊然受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 楊士勳 疏引 徐邈 曰:“塊然,安然也。” 漢 陸賈 《新語·至德》:“是以君子之為治也,塊然若無事,寂然若無聲。”《舊唐書·良吏傳下·呂諲》:“ 諲 性謹守,勤於吏職,雖同僚追賞,而塊然視事,不離案簿。”

(4).形容具體、真切。

(5).猶魁然。形容高大。 清 沉謙 《引聲歌》:“形體塊然,神明所寄。”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是雖塊然七尺之軀乎?而其能力之弱,則與未成年者相差無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塊然(kuài rán)是古漢語形容詞,具有兩層核心含義,均體現其構詞本源“塊”(土塊)的特性:

  1. 孤獨獨立貌

    形容人或事物像土塊般孤立無援、孑然一身的狀态。此義強調存在的隔絕感與無依憑性。

    例:《莊子·應帝王》載“塊然獨以其形立”,描述至人超脫世俗後如土塊般獨立存在的境界。後世如蘇轼《東坡志林》亦用“塊然”形容獨處時的孤寂感。

  2. 完整堅實貌

    形容事物如土塊般渾然一體、未經雕琢或堅實厚重的特質。此義側重質地的整體性與自然性。

    例:《淮南子·诠言訓》言“塊然保真,懷抱德誠”,以“塊然”喻指道德質樸未散的本真狀态。清代筆記中亦見“塊然巨石”形容山岩的完整巨碩。

現代用法延伸

現代漢語中,“塊然”主要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延續“孤獨”義(如“塊然一身”)或借古義喻指事物質樸厚重的氣質(如“塊然如初”)。其使用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權威參考來源

釋義綜合自《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及《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對“塊然”的考釋,例證援引早期典籍原文印證語義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塊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用例:

一、核心含義

  1. 孤獨、獨處貌
    指獨自一人、無伴的狀态。

    • 例:《漢書·楊王孫傳》中“塊然獨處”;《荀子·君道》描述“塊然獨坐而天下從之如一體”。
    • 文學用例:劉琨《答盧谌書》“塊然獨坐,則哀憤兩集”。
  2. 木然無知貌
    形容人無動于衷或缺乏感知的狀态。

    • 例:《莊子·應帝王》“塊然獨以其形立”,成玄英注解為“無情之貌”;明代張居正亦用此義。
  3. 安然、平靜貌
    表示安定、不受幹擾的狀态。

    • 例:《穀梁傳》中“塊然受諸侯之尊己”,陸賈《新語》稱“塊然若無事”。

二、引申含義

  1. 具體、真切
    強調事物的清晰可感,如造句“塊然與誰語?”。
  2. 高大魁梧貌
    清代文獻中用于形容體格高大,如《引聲歌》“形體塊然”。

三、詞源與演變

“塊”字本義為土塊(甲骨文象形),因孤立特性引申出“孤獨”義。後逐漸擴展至形容狀态(如安然)和體态(如魁然)。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及權威詞典釋義,若需完整例句或更多考證,可查看、4、5的原文引用。

别人正在浏覽...

卑亂迸瀉博望槎勃屑陳久沖勁初場打剌酥釘頭磷磷遁路彷彿粉裝玉琢鬲絶工業乖張含宏核裝置後薪華林園戶郎火羊肩承檢封交價踦挐鸠工酒仙客舫控守坤牛郎伯論義率懷芒粟媒贽麛夭蝻蟲濃缛青冰器狹儒将山兒尚未上指水煙樹欲靜而風不甯四機司馬竹天光雲影天節調和通謝頭敵投膠脫除委仰相幾響銅鮮活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