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輕黷 ”。輕慢亵渎。 唐 劉禹錫 《為京兆韋尹降誕日進衣狀》:“輕瀆宸扆,無任兢惶。” 唐 柳宗元 《謝襄陽李夷簡尚書委曲撫問啟》:“謹奉啟起居,輕黷威嚴,倍增戰越。”《雲笈七籤》卷二五:“謹奉此章,冒犯北極,輕黷明神,倍深戰慄之至。” 明 方孝孺 《與邵真齋書》之三:“某適有痔瘡之苦,不能躬詣,專令人上請,幸翻然一來,以慰懸仰。輕瀆之罪,尚容面謝不宣。”
“輕渎”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īng dú(),意為輕慢、不恭敬地冒犯,常與“亵渎”互為近義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對人或事物表現出輕視、怠慢的态度,甚至帶有亵渎的意味。例如唐代劉禹錫《為京兆韋尹降誕日進衣狀》中“輕瀆宸扆,無任兢惶”,即表達因冒犯帝王威嚴而惶恐不安。
構詞與字源
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或莊重語境,如古代奏章、宗教儀式等,表達對權威、神明或重要事物的不敬。例如《雲笈七籤》中“輕黷明神,倍深戰慄”即指對神靈的冒犯。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若需更具體的曆史文獻例證,可參考唐代至明代的相關典籍。
輕渎是指對宗教、神聖或莊嚴的事物,以不敬或蔑視的态度對待,不加尊重或嘲笑的行為。它是一種對神聖事物的亵渎或對價值觀的不尊重。
輕渎的拆分部首為車和水,其中“車”為左邊的部首,而“水”為右邊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2。
《輕渎》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在古文中多用于描述對神靈或崇高事物的侮辱行為。繁體字為「輕渎」。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稍有不同。以「輕渎」為例,古代的寫法為「輕褥」,其中「輕」表示輕盈或不重要,而「褥」指床或褥子。雖然意思有所差異,但仍有貶義之意。
1. 他對别人的信仰進行輕渎,完全沒有尊重的态度。
2. 這本書中的描寫輕渎了我們的價值觀。
1. 宗教輕渎
2. 文化輕渎
3. 神聖輕渎
亵渎、不敬、侮辱、冒犯
尊重、敬重、崇拜、禮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