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立秋以後。《魏書·廣陵王羽傳》:“今始維夏,且待至秋後。” 唐 杜甫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詩:“常愁夜來皆是蠍,況乃秋後轉多蠅。” 唐 皮日休 《懷鹿門縣名離合》詩之一:“山瘦更培秋後桂,溪澄閒數晚來魚。” 唐 羅隱 《寄徐濟進士》詩:“霜壓 楚 蓮秋後折,雨催蠻酒夜深酤。”
(2).指秋收以後。 王安友 《協作》:“現在什麼也别說了,等着秋後看産量吧。”
“秋後”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立秋以後
這是從節氣角度出發的含義。例如《魏書》中提到“今始維夏,且待至秋後”,指夏季事務需等到立秋後再處理。唐代杜甫的詩句“況乃秋後轉多蠅”也以立秋後的氣候特點為背景。
指秋收以後
這一含義側重于農業周期。如現代作家王安友在《協作》中寫道“等着秋後看産量”,即表示農作物收獲後的時間節點。
以上釋義綜合了節氣劃分、農業周期及文化隱喻,體現了漢語詞彙的多維内涵。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可參考《魏書》、杜甫詩作等文獻來源。
《秋後》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秋(禾)和後(彳),其中“秋”是農作物中的一種重要季節,代表着收獲和豐收,而“後”則表示在某個時間點之後。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時候,農耕生活是人們的主要生活方式,秋季是農作物收獲的季節。因此,人們用“秋後”來形容某件事在豐收之後發生。
在繁體字中,秋後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時候“秋後”的“後”字會寫成“後”。這是因為古代的字形和用法存在一些變化和演變。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了如何使用“秋後”這個詞:
“今年的莊稼豐收得很好,秋後我們準備舉辦一個盛大的慶祝活動。”
一些與“秋後”相關的組詞有:“秋天”、“後果”等。其中,“秋天”是指每年的9月到11月的季節,與“秋後”有一定關聯。而“後果”則表示某個行動或決定帶來的結果。
近義詞可以是:“秋季之後”、“收獲之後”等。這些詞均傳達了在收獲之後發生的時間點或事件。
相反,“秋前”可以被看作是“秋後”的反義詞。它表示在秋季來臨之前的時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