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随笔的意思、随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随笔的解释

(1) [informal essay; jottings]

(2) 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

(3) 指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详细解释

(1).犹言随手下笔。 鲁迅 《集外集拾遗·<铁流>编校后记》:“觉得译文很拙笨,而且怕有错字、脱字,望看的时候随笔代为改正一下。”

(2).一种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序》:“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后先,无復詮次,故目之曰随笔。”

(3).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我们几个人在选我的随笔,从《坟》起到《二心》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随笔是一种以自由灵活形式记录见闻感想的散文文体,其核心特征在于“随性而录,不拘格套”。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随笔指“用灵活自由的形式记叙见闻、表达感受的散文”,强调写作时思维与表达的即兴性来源:《现代汉语词典》。从词源学角度分析,“随”字取“跟随、随意”之意,“笔”指书写工具,组合后引申为“信手写就的文字”来源:《汉语大字典》。

该文体在宋代已形成明确范式,如洪迈《容斋随笔》以札记形式品评历史典故,展现“纵意而谈,涉笔成趣”的特质来源:《中国古代文学史》。至现代,周作人将西方essay理念融入创作,提出“随笔是个人体验与宇宙万象的对话”,确立了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为一体的新范式来源:《中国现代散文史》。

当代汉语随笔呈现三个显著特征:其一文体边界模糊,兼容议论、叙事与抒情;其二语言风格个性化,既有汪曾祺式的淡雅隽永,也含王小波式的犀利诙谐;其三承载社会观察功能,如梁实秋《雅舍小品》通过日常琐事折射时代风貌来源:《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其核心特点是自由灵活、不拘一格。以下是关于“随笔”的详细解释:

  1. 定义与起源
    随笔源于法语“essai”(蒙田的《Essais》开创此文体),意为“尝试”或“试笔”。中文语境中,它指以个人视角记录感想、见闻或思考的短篇散文,形式上无固定结构,内容多具主观性和即兴性。

  2. 文体特点

    • 自由性:无需遵循严格逻辑或章法,可夹叙夹议,融合抒情与议论。
    • 真实性:常基于作者的真实经历或感悟,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 多样性:题材广泛,从生活琐事到社会观察、哲学思考均可涉及。
    • 语言风格:平实自然,兼具文学性与口语化表达,如鲁迅杂文中的犀利或周作人的闲适。
  3. 发展脉络

    • 西方传统:蒙田的《随笔集》奠定了“自我剖析”的基调,培根则强化了其哲理性。
    • 中国脉络:唐宋文人笔记(如苏轼《东坡志林》)已具雏形,现代经鲁迅、林语堂等发展成独立文体。
  4. 现代形式
    当代随笔常见于报刊专栏、博客、社交媒体(如豆瓣、微信公众号),内容更贴近日常生活,例如旅行见闻、读书札记或时事短评。

示例:冰心《寄小读者》中的书信体随笔,既记录旅途见闻,又抒发对童真的珍视,体现了文体自由与情感真挚的结合。

别人正在浏览...

白地款报李投桃本相不一定迟巧错身蹈常袭故敌雠耋民迭窨鼎耳冻馁独劲奋不顾生風羊拂杓扶生刚鸷根钝功赏寡断孤拔绲边过家家虎中胶车荆钗记酒榷考辰客帮空姐快信两头蛇临逆流媚龙绵轮班门尉慏悜彯然谦托倾乱清重寝寝奇行润含若即若离山岚设备深念时移势迁顺流而下松快苔纸烫手蹄踣頽阘宪裁小器作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