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貧窮吝啬的人。 明 湯顯祖 《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乃至貴倨弛傲,貧嗇争施,瞽者欲玩,聾者欲聽。”
(2).貧瘠儉啬。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世宗居藩大度》:“凡藩屏外任者,上皆命将其省封域、産殖、豐庶、貧嗇等情,具載一小冊呈覽,是以天下利弊,如指諸掌。”
“貧啬”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ín sè,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貧窮且吝啬的人
多用于形容既經濟困窘又過度節儉、不願施舍的人。例如明代湯顯祖在《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中提到“貴倨弛傲,貧嗇争施”,通過對比凸顯不同階層的态度差異。
形容貧瘠、儉啬的狀态
可指土地、資源等匮乏,或形容生活簡樸到吝啬的程度。如清代昭槤《嘯亭雜錄》記載,雍正帝曾要求官員彙報轄區的“貧啬”情況,以掌握民生實态。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古典文獻或漢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貧啬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字形由“貝”和“斥”組成。
“貝”是貝殼的意思,作為部首,表示與財富相關的含義。
“斥”表示排斥、抛棄,用于形聲字中,表示詞義和讀音的一部分。
貧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诂》這本書中。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也有所不同,例如閑寫為閑,貧寫為貧。
在繁體字中,貧寫作貧,啬寫作嗇。
貧啬一詞通常用于描述人們對金錢、財物的極度吝啬和小氣的态度。常見的例句包括:
他的父親非常貧啬,從不願意花錢在其他人身上。
這個富有的商人因為極度的貧啬而被人們嗤之以鼻。
以下是一些與貧啬相關的詞語:
組詞:貧困、貧瘠、啬氣、小氣
近義詞:吝啬、小氣、守財奴
反義詞:慷慨、大方、慷慨解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