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箓的意思、帝箓的詳細解釋
帝箓的解釋
天帝的符命。指令為天子。《北齊書·文宣帝紀贊》:“ 天保 定位,受終攸屬。奄宅區夏,爰膺帝籙。”
詞語分解
- 帝的解釋 帝 ì 宗教徒或神話中稱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者:上帝。玉皇大帝。 君主:帝王。皇帝。稱帝。帝制。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 箓的解釋 箓 (籙) ù 帝王自稱其所謂天賜的符命之書,作為禦制天下的憑證。 簿籍:鬼箓。 道教記載上天神名的書。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帝箓”的詞義解釋,綜合搜索結果整理如下:
一、基本釋義
“帝箓”是由“帝”和“箓”組合的古代漢語詞彙:
- 帝:指天帝或帝王,象征最高權威;
- 箓:原指符命、圖谶,古代多用于表示天命或神授的憑證。
因此,“帝箓”可理解為天帝授予的符命或天命,特指帝王受命于天的合法性()。
二、文化内涵
該詞蘊含中國古代的“天命觀”,即帝王統治權來自天意。例如《北齊書·文宣帝紀贊》中“爰膺帝箓”一句,描述北齊文宣帝高洋順應天命成為帝王( )。
三、相關詞語
- 膺箓受圖:指接受天命和地圖,象征帝王登基。
- 義不帝秦:比喻堅守氣節,不向強權稱臣()。
四、使用場景
多出現于史書或文獻中,用于強調帝王統治的合法性,現代漢語已罕見使用。需注意,該詞的解釋主要基于古籍記載,具體語境需結合曆史背景分析。
建議:以上信息來自網絡釋義,因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若需嚴謹學術引用,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北齊書》等權威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帝箓是古代漢字的一種寫法,意思是"皇帝的命令"或"皇帝的文書"。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即"卩"和"竹"。"卩"部是指一個小印章,象征着權威和命令;"竹"部表示書寫和文書。
帝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帝王的文書。在古代,帝王神聖不可侵犯,他們的命令和文書都被認為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帝箓因此成為了描述這種文書的特定寫法。
帝箓是一種繁體字,也被稱為"隸書"。它的筆畫較多,要根據字形和順序進行書寫。關于帝箓的具體筆畫和順序,需要參考專業書籍或查閱相關資源以獲取更詳細的信息。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稍有不同。帝箓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被廣泛使用,凸顯了帝王的權威與尊貴。然而現代漢字寫法已經演變,帝箓的使用數量逐漸減少,更多的是作為古代文獻和曆史研究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個使用帝箓的例句:帝箓之下,百官皆須聽從皇帝的命令。
關于帝箓的組詞,一些常見的詞彙包括帝箓紙、帝箓墨、帝箓文等,它們都與帝箓有關。
帝箓的近義詞可以是"帝诏",兩者都指代皇帝的命令和文書。但是帝箓和帝诏在具體用法和形式上略有不同。
帝箓的反義詞可以是"臣箓",臣箓指的是官員的書信和文書,與帝箓形成對照。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