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岁候的意思、岁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岁候的解释

一年的时节。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岁候初过半,荃蕙岂久芬?” 唐 张仲素 《反舌无声赋》:“配鸣鳩之拂羽,备岁候于三百六旬。” 明 李东阳 《游朝天宫慈恩寺》诗序:“而今岁候差晚,所至菊未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岁候"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韵味的复合词,主要含义指一年的时令、节气或季节的变迁。它由"岁"(指年、时间单位)和"候"(指时节、气候、物候)组合而成,常用于描述与年节时序、季节变化相关的自然现象或人文活动。其核心在于表达时间流转与季节更迭的概念。

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一年的时令、季节: 指代一年中按时间顺序出现的不同季节、节气及其相应的自然特征(如气温、降水、物候)和人文活动(如农事、节庆)。例如:"观岁候之变化"意指观察一年四季的变迁。
    • 泛指时间、光阴: 由季节变迁引申,指时间的流逝、年岁的推移。例如:"感岁候之易迁"意指感慨时光飞逝。
  2. 字源与构成解析:

    • 岁 (suì): 本义指木星(岁星),古人以木星运行周期纪年,故引申为"年"、"年龄"、"时间单位"。《说文解字》:"岁,木星也。越历二十八宿,宣遍阴阳,十二月一次。" 在"岁候"中,主要取其"年"或"年度时间"之义。
    • 候 (hòu): 本义指守望、伺望,引申为时节、气候、征兆待等义。在气象和物候学中,"候"指五日为一候(一年七十二候),是更精细的季节划分单位。《说文解字》:"候,伺望也。" 在"岁候"中,取其"时节"、"气候"、"季节特征"之义。
    • 合成词义: "岁"与"候"结合,构成一个偏正或并列结构的复合词,强调在"一年"这个时间尺度内所经历的各个"时节"或"气候阶段"的总体变化过程。
  3. 用法与语境:

    • 文学与诗词: "岁候"常见于古典诗词和散文中,用以描绘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意境,常带有感时伤怀或赞美自然的抒情色彩。例如唐代诗人许敬宗《奉和守岁应制》有句:"玉琯移玄序,金奏赏彤闱。祥鸾歌里转,春燕舞前归。寿爵传三礼,灯枝丽九微。运广薰风积,恩深湛露晞。送寒终此夜,延宴待晨晖。"(虽未直接出现"岁候",但描绘了守岁时节的情景,体现了岁候变迁)。
    • 历法与农事: 在古代历法和农业活动中,"岁候"概念至关重要,指导着播种、收获等农时安排。
    • 民俗与节庆: 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都与特定的"岁候"紧密相连,反映了人们对季节转换的认知和庆祝。
  4. 相关概念:

    • 岁时/岁事: 与"岁候"意义相近,均指一年的季节、时令及相关事务。
    • 物候: 指生物(动植物)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发生的周期性现象(如开花、结果、迁徙),是"候"的具体表现之一,与"岁候"密切相关。
    • 节气: 中国农历中划分一年为24个节气,是"岁候"变化的重要节点和标志。

权威参考来源:

"岁候"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时间与自然意蕴的词汇,精准地概括了一年之中时序流转、季节更迭的现象及其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

“岁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一年的时节,常用于古代诗文或文献中描述季节更替或时间流转。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解释


字义分解

  1. 岁(suì)
    • 本义为“年”,如“岁首”“岁末”;
    • 引申为年龄单位(如“三岁孩童”)或年景收成(如“丰岁”“歉岁”)。
  2. 候(hòu)
    • 本义为“等待”,如“候车”;
    • 引申为时节、气候(如“时候”“候鸟”),或问候(如“致候”)。

文学例证

该词多见于古典诗文,例如:


用法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注释来源(如汉典、诗词集等)。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擦背埃灭逼蹙不分青红皂白谄屈春风野火辞赋荡户断崖式复婚浮堦根车梗亮拱辰管工言古典经济学衮球黑鼠弘器画界蝴蝶铰昏夜虎盐见口见谅金诰疾瘵浚削口赋魁闳苦情驴熊煤炲摩笄某时女人气跑搭跑腿儿偏质贫厨凭轼旁观贫细迁臣逐客迁迷契文散兵坑申儆视为寇雠双螺嗣响素情踏访檀槽同砚席完局窝窝别别小报告歊烦小论锡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