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惠的意思、口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惠的解釋

[empty promise;lip service] 口頭上答應給人好處,卻并不兌現

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及其身。——《禮記·表記》

詳細解釋

亦作“ 口慧 ”。1.空口許人以好處。《禮記·表記》:“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及其身。” 孔穎達 疏:“言口施恩惠於人而實行不至。”《淮南子·缪稱訓》:“驕溢之君無忠臣,口慧之人無必信。” 洪深 《青龍潭》第四幕:“空口說白話,一點實際的好處沒有,我們的苦頭,就是吃在這種口惠的教育上!”

(2).指口頭給予的贊揚。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一:“其於它人詞,凡所盛稱,率非其至者。直是口惠,不甚愛惜雲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口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ǒu huì,其核心含義指口頭上許諾好處卻并不兌現,帶有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詞義本質
    指僅在言語上給予他人利益或承諾,但實際未履行。例如《禮記·表記》中提到“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及其身”(),強調空頭承諾會招緻怨恨。

  2. 詞源與演變

    • 最早見于《禮記》,原指虛而不實的恩惠承諾()。
    • 清代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擴展其用法,形容對他人作品的敷衍誇贊()。

用法與例句


相關辨析


文化與社會意義

這一詞彙揭示了傳統文化中對“言行一緻”的重視,常用于批評虛僞行為或形式主義。例如洪深在《青龍潭》中借“口惠的教育”諷刺空談()。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禮記》原文或相關文學評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惠》的意思

《口惠》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口頭上帶來幫助或利益”。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有利于别人或能夠給别人帶來好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口惠》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口”和“心”。它總共有八畫。

來源

口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相信“言必信,行必果”的道德原則。因此,有益于他人的言辭往往能夠帶來實際利益,使人感到受惠,從而形成了這個詞語。

繁體

《口惠》的繁體字是“口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口惠》的基本形狀仍然保持相似。例如,在西漢時期,它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上與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1. 他的口惠讓我受益匪淺。

2. 你的慷慨口惠讓我們感到非常感激。

組詞

1. 口惠而不實

2. 奉公守法、口惠社稷

近義詞

1. 口才

2. 說服力

反義詞

1. 口是心非

2. 言不由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