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畿的意思、赤畿的詳細解釋
赤畿的解釋
即畿縣,也稱次赤縣。 唐 代縣分七等,畿縣比京都所治的赤縣次一等。《舊唐書·德宗紀上》:“癸丑,詔以 梁州 為 興元府 , 南鄭縣 為赤畿。”按, 宋 王溥 《唐會要·州縣分望道》:“新升次赤縣: 江陵府 江陵縣 , 貞元 元年九月升為畿縣。 興元府 南鄭縣 , 興元 元年六月升。”參見“ 赤縣 ”。
詞語分解
- 赤的解釋 赤 ì 紅色,比朱色稍暗的顔色:赤血。赤字。 真誠,忠誠:赤誠(極其真誠)。赤忱。赤子(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古代亦指百姓)。赤膽忠心。 空無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裡。 裸露:赤腳(光腳)。 筆畫數:
- 畿的解釋 畿 ī 古代稱靠近國都的地方:畿輔。畿辇。京畿。 門限,門檻。 筆畫數:; 部首:田;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赤畿”是唐代行政區劃中的一種縣級單位,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 赤畿即“畿縣”,也稱“次赤縣”,是唐代縣制七等中的第二等級。其地位僅次于京都直接管轄的“赤縣”(第一等),主要分布于都城周邊的京畿地區。
2.等級劃分
- 唐代縣分七等,按重要性排序為:赤縣→赤畿(畿縣)→望縣→緊縣→上縣→中縣→下縣。赤畿縣因靠近都城,承擔重要行政職能,享有較高的政治地位。
3.曆史實例
- 據《舊唐書·德宗紀上》記載,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梁州升為興元府,其治所南鄭縣被升為赤畿縣。類似調整反映了赤畿縣的設立與行政區域升級直接相關。
4.延伸說明
- “赤”在唐代行政區劃中象征核心地位,如“赤縣”特指長安、洛陽等京都直轄縣;而“畿”指都城周邊區域,合稱“赤畿”則凸顯其地理與行政的雙重特殊性。
“赤畿”是唐代京畿地區次一級的行政區劃單位,體現了中央對都城周邊區域的管理層級。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縣制分類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唐會要》《舊唐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畿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它可以解釋為“紅色的領域”或“紅色的疆土”。下面我會為您提供詳細的解釋和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赤 (chì) 由丹 (dān) 部和勺 (sháo) 旁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9。
- 畿 (jī) 由田 (tián) 部和耳 (ěr) 旁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1。
來源:
赤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它常被用來指代朝廷的治理範圍,也可以用來表達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疆域與領導權。它的涵義暗示着權威和統治。
繁體:
在繁體字中,赤畿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赤畿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他在赤畿之内,享有無上的權力。
2. 這座城市是祖國赤畿的一部分。
組詞:
赤神、畿内、赤色、域外
近義詞:
紅疆、赤土、赤地、紅土
反義詞:
敵疆、敵方、外國、非領土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