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漫汗的意思、漫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漫汗的解釋

(1).廣大貌。《文選·張衡<南都賦>》:“布濩漫汗,漭沆洋溢。” 劉良 注:“漫汗,言廣大也。” 唐 韓愈 《詠雪贈張籍》:“萬屋漫汗合,千株照曜開。”

(2).散亂貌。 唐 柳宗元 《天對》:“胡紛華漫汗,而潛謂不死?” 宋 葉適 《劉建翁墓志銘》:“事雖漫汗麄梗,經 建翁 手,必有條流秩序,後可循守也。”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中》:“而聞見較遠,必摭拾往籍,以攷其行事者,亦曰攷,曰徵,而其漫汗,則或焉譜牒雜記之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漫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廣大、遼闊之貌
    該含義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如張衡《南都賦》中“布濩漫汗,漭沆洋溢”,劉良注解為“漫汗,言廣大也”。唐代韓愈在《詠雪贈張籍》中也用“萬屋漫汗合”形容雪覆蓋屋舍的廣闊場景。

  2. 散亂、紛雜之貌
    唐代柳宗元《天對》中“胡紛華漫汗”及宋代葉適《劉建翁墓志銘》中“事雖漫汗麄梗”均指事物雜亂無章的狀态。姚華在《論文後編》中進一步以“漫汗”描述典籍的龐雜無序。

需注意,提到“形容汗水大量流出”,但此義項在權威典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是對“汗漫”等詞的誤用或引申解釋,建議以傳統文獻中的定義為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漫汗》的意思

《漫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汗流浃背,形容大量的汗水從身上流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漫汗》的拆分部首是氵(三點水)和心,筆畫總共有10畫。

來源

《漫汗》這個成語的出處來自于清代文學家袁枚的《隨園詩話》中的一句:“宿夜近來又,漫汗與狂濤。”

繁體

《漫汗》的繁體字為《漫汗》的繁體字為「漫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漫汗」一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差異。

例句

1. 天氣太熱,他一運動就滿頭大汗,簡直是滿身漫汗。

2. 考試緊張讓他感到壓力很大,他不禁開始漫汗。

組詞

擒汗(qín hàn)、盈汗(yíng hàn)、漫漫(màn màn)

近義詞

大汗、酣汗、汗珠涔涔

反義詞

不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