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司天台的意思、司天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司天台的解释

(1).官署名。掌管观察天象、考定历数等职。历代设置专官,称太史令。 隋 改太史监, 唐 初改为太史局,以后名称屡改,有秘书阁局、浑天监、浑仪监、太史监等名。至 唐 肃宗乾元 元年改为司天台。除占候天象外,并预造来年历颁于天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2).犹天文台。又称观天台。观测天象的建筑。《元史·世祖纪七》:“太史令 王恂 等言:‘建司天臺於 大都 ,仪象圭表皆铜为之,宜增铜表高至四十尺,则景长而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司天台”是中国古代与天文历法相关的机构及建筑名称,具体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官署名
    司天台是唐代设立的国家天文机构,主要负责观测天象、修订历法、占卜吉凶等职责。其前身为隋代的太史监,唐初改称太史局,历经多次更名(如浑天监、浑仪监等),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正式定名“司天台”。除编制历法外,还需将次年历书颁布全国,兼具科学测算与政治功能。

  2. 职能与结构
    司天台下设监、少监、丞等官职,并分设春、夏、秋、冬、中五官正,以及灵台郎、司历、监候等专职人员,涵盖天文观测、历法推算、漏刻计时等分工。其组织严密,体现了古代天文学与行政管理的结合。

  3. 建筑实体
    司天台也指代观测天象的场所,即天文台。例如元代在大都(今北京)建造的司天台,配备铜制圭表、浑仪等仪器,用于精确测量日影和天体运行。

  4. 历史演变
    唐代以后,司天台名称随朝代更迭变化:宋代称“司天监”,明清改为“钦天监”。这一机构延续至清末,成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重要载体。

总结
“司天台”兼具机构与建筑双重含义,既是唐代国家天文历法管理的核心部门,也是古代天文观测的技术实践场所,对历法制定、农业社会运作及政权合法性构建具有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司天台》的意思

《司天台》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掌管天文事务的地方或机构。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司天台》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女”,笔画为6画。

来源

《司天台》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著名文献《左传》中,作为官制名词出现。司天指的是掌管天文、天象的官员,台则是指掌管事务的机构。

繁体

繁体字写作《司天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司天台》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保持一致。根据历代字书的记载,创造性地总结和发展了帝王皇后称谓,古时可能会有一些变体。

例句

1. 我们去《司天台》参观,听导游介绍星象。

2. 宇航员在《司天台》上观测太阳黑子。

组词

《司天台》的相关组词有:官职、天文学、观测、星象、宇航员等。

近义词

《司天台》的近义词有:天文台、天象台。

反义词

《司天台》的反义词可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词语与之对应,但可以用不掌管天文事务的机构作为概念上的反义词,比如政府大楼。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