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愛護萬物。《孟子·盡心上》:“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章炳麟 《菌說》:“ 荀子 曰:‘萬物同宇而異體。’以異體故必自親親始,以同宇故必以仁民愛物終。”
(2).心愛的東西。 唐 張祜 《将至衡陽道中作》詩:“長年無愛物,深話少情人。” 楊朔 《雪花飄飄》:“ 桃樹爺爺 有件時刻不離身的愛物,那就是支唢呐。”
“愛物”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ài wù,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愛護萬物(哲學倫理層面)
源自儒家思想,指對自然萬物的仁愛關懷,強調由“親親”推及“仁民”,再擴展至“愛物”的倫理觀。例如《孟子·盡心上》提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章炳麟在《菌說》中也引用荀子觀點,認為“同宇而異體”的萬物應被愛護。
心愛的東西(具體物品層面)
指個人特别珍視的物件。例如唐代張祜詩中“長年無愛物”表達對物品的珍重,現代作家楊朔在《雪花飄飄》中描述“桃樹爺爺的愛物是一支唢呐”。
“愛物”體現了中國文化中“推己及人”的倫理觀,既包含宏觀的生态關懷,也涵蓋微觀的情感表達。需根據語境區分具體含義。
愛物是指對物品或事物産生強烈喜愛和珍惜的心情。它代表了對物品的熱愛和對事物的重視,體現了人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态度。
愛物的拆分部首是爫和立,其中爫作為爪的變形。
愛物的筆畫數目為11畫。
愛物是由"愛"和"物"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在繁體中,愛物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愛物的"愛"字用左右扉和心兩個部首表示,"物"字則用乙和勿兩個部首表示。
我對音樂有着深深的愛物之情。
他對書籍的愛物讓他成為了一個博學的人。
熱愛、保護、珍惜、喜愛、重視
喜歡、鐘愛、癡迷、寵愛、心愛
厭惡、無所謂、漠視、淡漠、蔑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