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around;far and near;in all directions] 周圍,各處
從高塔上目光掃視着四面八方
周圍各處;各個方面。《水浒傳》第八十回:“原來 梁山泊 自古四面八方茫茫蕩蕩,都是蘆葦野水。”《三國演義》第三九回:“一霎時,四面八方,盡皆是火;又值風大,火勢愈猛。” 魯迅 《故事新編·補天》:“這純白的影子在海水裡動搖,仿佛全體都正在四面八方的迸散。” 瑪拉沁夫 《花的草原》:“牧民們扶老攜幼,載歌載舞,從四面八方向會場聚來。”
“四面八方”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意指各個方向或所有方位,形容範圍廣泛、來源衆多或覆蓋全面。在漢語詞典中,它的核心含義是指東、南、西、北四個主要方向,以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次要方向,合起來代表所有方位。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事物分布的廣泛性、人群的聚集性或事件的全面影響,強調無所不包的特點。
根據權威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四面八方”指“各個方向;所有的地方”,例如在句子“消息從四面八方傳來”中,表示信息來自各個角落。詞典進一步解釋,該詞源于古代方位概念,結合“四”(代表四方)和“八”(代表八方),體現漢語中數字的象征性用法,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表達全面性或普遍性[來源:商務印書館官網,http://www.cp.com.cn/product/detail?pid=9787100186427]。
從漢語語言學角度分析,“四面八方”的結構為并列式複合詞,其中“四面”指東、南、西、北,“八方”則擴展為包括東南、東北等斜向方位,整體強化了空間的無限延伸感。在用法上,它常作主語或賓語,如“救援隊伍來自四面八方”,突出動态的彙聚或擴散。權威來源如漢典網(www.zdic.net)補充道,該成語在曆史文獻中早有記載,例如明清小說中的用例,體現了漢語成語的簡潔性和形象性[來源:漢典網,https://www.zdic.net/hans/%E5%9B%9B%E9%9D%A2%E5%85%AB%E6%96%B9]。
在實際語境中,“四面八方”不僅用于空間描述,還引申為比喻義,如“支持來自四面八方”,表示多方面的援助。這反映了漢語成語的多功能性,增強了表達的生動性和權威性。
“四面八方”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ì miàn bā fāng,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文獻出處,可查看相關搜索來源。
白民國禀性難移采斲常平鹽襜如茶筅成年溜輩出胎剉碓打劫大四八雕趾冬運杜口絶言敦淳發號吐令訪勝風鶴俯燭句芒顧思鼓舞曲寒骨角齒嬌嫩嘉尚井噴競秀雞台機嶽劇寇駿偉擴廣倰奟涼馬台六參邏士買賣人迷津民胞物與木楗排句賠錢噴漿法乾竭砌壘秋素軟替賞玩折臂三公勝邪沈寂示範失國梳雪甜物鼍仙徒有其名甕頭春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