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號吐令的意思、發號吐令的詳細解釋
發號吐令的解釋
同“ 發號施令 ”。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發號吐令,則訇若震霆之激響,而不為邪辯改其正。”
詞語分解
- 發號的解釋 發出號令。《淮南子·覽冥訓》:“舉事戾蒼天,發號逆四時,春秋縮其和,天地除其德。”《後漢書·耿弇傳》:“以義征伐,發號響應,天下可傳檄而定。” 宋 梅堯臣 《吳沖卿鼓契》:“不知逄逄六街鼓,自此發號
- 令的解釋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b.複姓。 令 ǐ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令 ì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縣令。令尹。尚書令
網絡擴展解釋
“發號吐令”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與“發號施令”相近,主要用于描述發布命令、下達指示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fā hào tǔ lìng
- 字義分解:
- 發:發布;
- 號:號令;
- 吐:表達、傳達;
- 令:命令。
整體意為“發布命令,下指示進行指揮”。
二、詳細釋義
該成語強調權威性指令的傳達,通常用于描述領導者或上級通過明确指令進行管理或調度的場景。例如:
“發號吐令,則訇若雷霆之激響,而不為邪辨改其正。”
——晉·葛洪《抱樸子·君道》
此句通過比喻(如“雷霆之激響”)凸顯命令的威嚴與不可違抗性。
三、使用場景
- 軍事領域:将領指揮作戰時發號吐令;
- 組織管理:上級對下級布置任務;
- 文學描寫:刻畫權威人物的決策過程。
四、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發號施令、發號布令;
- 區别:“發號吐令”更側重命令的傳達過程,而“發號施令”強調命令的施行結果。
五、延伸說明
該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書面語或曆史語境中,需注意與“發號施令”的語體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號吐令》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意思
《發號吐令》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發出命令或指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該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發”,拼音是“fa”;筆畫是5畫。
來源
《發號吐令》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官場文化。在古代,君王或高官會通過發出命令的方式來掌控下屬或百姓的行為。
繁體
《發號吐令》的繁體字是「發號吐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發號吐令》在古時的寫法是「發號吐令」。
例句
他作為隊長,經常發號吐令,使團隊高效運作。
組詞
發號施令、號令如山、號令有力
近義詞
頤指氣使、呼來喝去、使喚
反義詞
聽從指揮、自由行動、自主決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