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膽裂魂飛 ”。 明 無名氏 《精忠記·班師》:“雄威糾糾殺 金 酋,已教膽喪魂消,他棄甲潛逃,從此邊疆不再擾。”
“膽喪魂消”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因極度恐懼或驚慌而失去膽量和精神支撐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字面指“膽量喪失、魂魄消散”,比喻人在受到極大驚吓或面臨極端威脅時,内心極度恐慌,甚至失去理智或行動能力。
需注意與“魂消膽喪”的細微差異,後者更側重“精神消散”在前,但核心意義相近,均表達極度的恐懼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精忠記》《楊家将演義》等古典文學作品。
《膽喪魂消》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在遭遇恐怖、驚吓或巨大壓力時,膽怯到極緻,魂魄都快離體的狀态。這個詞的出現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館陶山房雜記》。
成語《膽喪魂消》的拆分部首是“⾁(月)”,它的筆畫數為13畫。
成語《膽喪魂消》出自明代朱權的文集《館陶山房雜記》。這個詞一開始的用法是描述詩詞表達的一種意境,後來才演變成現在的成語。
《膽喪魂消》的繁體字為「膽喪魂消」。
在古時候,寫成語《膽喪魂消》的漢字可能有些不同,但意思相同。
1. 想到明天要參加面試,他感到膽喪魂消,無法入眠。
2. 他在恐怖電影中看到的場面,讓他膽喪魂消,幾乎要尖叫出聲。
1. 魂飛魄散:形容因極度驚恐或驚吓而魂魄不守。
2. 驚悚:形容使人恐怖、害怕的。
3. 膽小如鼠:形容人膽怯、膽量小。
4. 崩潰:形容人因受到巨大打擊或壓力而精神和心理完全崩潰。
1. 膽戰心驚
2. 驚恐萬狀
3. 驚弓之鳥
4. 恐懼萬分
1. 泰然自若
2. 信心百倍
3. 張弓之鳥
4. 極度鎮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