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好來寶的意思、好來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好來寶的解釋

見"好力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好來寶(又稱“好力寶”)是蒙古族傳統曲藝形式之一,屬于韻文類即興說唱藝術。該詞源于蒙古語“ᠬᠣᠭᠣᠷᠢᠭᠠ”(音譯:hoorig),意為“聯綴、串聯”,指藝人通過押韻、對仗等語言技巧将故事或觀點連貫呈現。

【曆史淵源】

好來寶起源于13世紀蒙古草原的民間祝贊詞與叙事民歌,明清時期發展為獨立藝術形式。據《蒙古族文學史》記載,早期好來寶多用于慶典儀式,後逐漸融入英雄史詩《江格爾》片段,形成兼具叙事與抒情的表演模式。

【藝術特征】

  1. 結構韻律:采用頭韻(句首押韻)與尾韻交替,句式以四行為主,節奏明快。例如典型句式:“駿馬奔馳在草原,/ 琴聲回蕩在氈房,/ 歌者吟唱着曆史,/ 智慧流淌成詩行。”
  2. 表演形式:分單人(“紮拉格好來寶”)和雙人(“比圖好來寶”)兩類,以四胡、馬頭琴伴奏,即興編詞占比達60%以上。
  3. 題材内容:涵蓋曆史傳說(如《格斯爾王》)、生活習俗(婚嫁、狩獵)、社會時事三類,内蒙古大學民俗學庫收錄的278段傳統好來寶中,曆史題材占比達47%。

【傳承現狀】

2008年,好來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編號:Ⅴ-95)。現存代表性傳承人包括紮魯特旗的勞斯爾、科右中旗的金山,内蒙古藝術研究院已建立數字化影音檔案庫,收錄經典曲目126部。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蒙古族曲藝志》
  2. 内蒙古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官網
  3. 《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内蒙古卷》
  4. 内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民俗數據庫
  5.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國家級非遺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

好來寶(又稱“好力寶”)是中國蒙古族傳統曲藝形式,具有以下核心特點:

1. 定義與起源 好來寶在蒙古語中意為“聯韻”或“連起來唱”,形成于12世紀前後,已有七百多年曆史。它通過押頭韻的方式串聯唱詞,屬于韻誦類民間藝術。

2. 表演形式

3. 藝術特征

4. 樂器與傳承 主要使用四胡、馬頭琴伴奏,現代演出中也會加入其他民族樂器。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根據補充說明,此處未直接引用搜索結果)。

注意:将“好來寶”解釋為成語“形容珍貴事物”,該釋義與主流文化定義存在差異,建議以蒙古族藝術形式的解釋為準。如需完整考證,可查閱《蒙古族藝術史》等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矮凳白熱化不信財政廳漕府遲誤登高自卑登時間調衛帝虎頂額肚包翻招鋼紙規戒駭然合交痕累烘騰懷柔簧言講家簡重踖踖九铢捐放刻覈可頻餽贻拉長老懷林道人溜鈎子梅花引蜜房迷殢前言不對後語啓寵納侮耆年會繩控試習衰委束棘束手就縛倏易酸凄天祅投石下井吐渾腿繃屯剝外親王旅挽摟威光衛戍微文深诋無漏帳下筆成篇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