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 周 制以玉作六瑞,表示爵位等次。身圭,六瑞之一,為侯爵所執。《周禮·春官·大宗伯》“侯執信圭” 漢 鄭玄 注:“信當為身,聲之誤也。身圭、躬圭,蓋皆象以人形為瑑飾,文有麤縟耳。欲其慎行以保身。圭皆長七寸。”
“身圭”是中國古代周代禮制中的一種玉器,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基本定義
身圭屬于周代“六瑞”之一,是代表侯爵身份的信物。六瑞以玉制成,不同形制和尺寸對應公、侯、伯等爵位等級。身圭長約七寸,其紋飾可能以人形為元素,象征侯爵需謹慎修身以保其位。
曆史與文獻依據
據《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漢代鄭玄注“信圭”應為“身圭”,認為是因發音誤差導緻的誤記。身圭的命名和形制均強調“修身”的寓意,與周代禮制中“以玉喻德”的傳統一緻。
文學中的引用
清代姚瑩的詩句“植身圭璋器”中,以“身圭”比喻人的品格如圭璋般高潔,擴展了其文化内涵,表明後世對玉器象征意義的延續。
身圭既是周代侯爵的身份象征,也承載着修身慎行的道德寓意,并在文學中被賦予人格化的贊美含義。由于現存資料有限,具體形制細節仍需結合考古發現進一步考證。
身圭是一個漢字,意思是指玉石飾品中的一種器物,也叫作“圭璧”或者“圭玉”。它是中國古代禮器的一種,用來裝飾儒家經典《禮記》中的儀式祭祀場合。
身圭的部首是“⺱”(身字底)。
身圭的總筆畫數是9畫。
身圭源于中國古代的禮制,作為一種祭祀用品,用來展現儒家思想中的儀式和禮儀的重要性。
身圭的繁體字為「身珪」。
在古代,身圭的寫法并沒有太大區别,仍然是類似于現代的形狀,隻是部分字形略有差異。
1. 在古代貴族的祭祀儀式中,身圭被視為一種神聖的器物。
2. 他佩戴着身圭,顯得莊重肅穆。
身圭并沒有太多常見的組詞形式,因為它是一個特定概念的稱謂。
身珪、圭璧、圭玉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