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蠹的意思、司蠹的詳細解釋
司蠹的解釋
猶蠹役。害民的官吏。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雜課·鹽課》:“商人将殘引已繳運司,運司或事故陞遷,未經繳部,而司蠹勾通商棍。以殘引并不截角,反另更私戳以影行别地之鹽。”
詞語分解
- 司的解釋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機。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儀器,為現在指南針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b.複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長官,後為
- 蠹的解釋 蠹 ù 蛀蝕器物的蟲子:蠹蟲。木蠹。書蠹。蠹魚。 蛀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蠹蛀。蠹害。蠹弊(弊病,弊端)。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司蠹”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司”與“蠹”兩部分構成,其含義可從字源與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
-
字源釋義
- 司:本義為“主持、掌管”,如《說文解字》釋“司,臣司事于外者”,後引申為官職或機構職能,例如“司空”“司禮監”等。
- 蠹:原指蛀蝕器物的蟲子,《說文解字》注“蠹,木中蟲也”,後比喻侵蝕國家或組織利益的腐敗者,如成語“蠹政害民”。
-
合成詞義
“司蠹”指代“掌管職務卻侵蝕公權的蛀蟲”,多用于批判古代官僚體系中利用職權謀私的腐敗官員。例如,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以“司蠹營私”描述官場貪腐現象,強調其對社會機體的破壞性。
-
使用場景
該詞屬曆史語境詞彙,現代漢語中罕用,但在研究古代政治制度或廉政文化時具有特定價值,常見于史學論著或廉政主題文獻中。
參考來源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 章學誠《文史通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司蠹”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sī dù
- 結構:“司”為半包圍結構,“蠹”為上中下結構。
- 含義:指“害民的官吏”,即利用職權剝削百姓的腐敗官員。
2.出處與用法
- 該詞出自清代黃六鴻的《福惠全書·雜課·鹽課》,原文提到“司蠹勾通商棍”,揭露官吏勾結商人通過僞造鹽引(古代鹽務憑證)謀取私利的行為。
- “蠹”本義為蛀蟲,引申為侵蝕國家利益的貪腐者;“司”則指掌管職務的官員,合稱“司蠹”。
3.示例與延伸
- 典型例句:“司蠹勾通商棍,以殘引影行别地之鹽”,描述官吏與商人串通,利用未銷毀的舊憑證非法販鹽。
- 近義詞:蠹役、貪吏;反義詞:清官、廉吏。
“司蠹”是古代對腐敗官吏的貶稱,強調其如蛀蟲般危害民生與國家利益。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獻案例,可參考《福惠全書》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暗礁悲歡離合逼近采清殘膏剩馥倉箱承星履草醇濃鬥觸鬥形紋方丈字返生飛蛾赴火鳳絲雁柱負氣幹急官醖龜折件把見義勇為曒絜誡誓鞿羁井闾祭盤舊識君子固窮擴聲器蠟本羸耗理理利益均沾鸾馭路梗賣請麻臉盲湯沒把臂密遣逆防歐墨偶世人稠物穰乳舍山巒山謠聖誕節繩先啟後申請沈檀時好霜際嘶啦啦鎖事探赜髫孺逷逷通被無天無日俠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