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童。 晉 葛洪 《抱樸子·官理》:“髫孺背千金而逐蛺蝶, 越 人棄八珍而甘鼃黽,即患不賞好,又病不識惡矣。”
“髫孺”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iáo rú,主要用于形容年幼的孩子。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抱樸子》《左傳》等古籍,或通過查字典平台獲取完整信息。
《髫孺》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年幼的男孩子。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男孩子年幼可愛的樣子。
《髫孺》的拆分部首是“髟”和“子”,其中,“髟”是指頭發,“子”是字的基本部首。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的組合,可以确定這個漢字的字義。
《髫孺》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左傳》。其中的一句話“髫年孺慕”被後人引用,并演變成今天的詞語《髫孺》。
《髫孺》的繁體形式為「髫孺」。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每個漢字的形狀和結構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根據現有的古代文獻和古代印章的文字,我們可以确定《髫孺》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1. 那個小髫孺長得真可愛。
2. 這個電影中的主角是一個髫孺,卻勇敢地面對了困難。
1. 髫發:指頭發稚嫩的樣子。
2. 孺子:古代對年幼的男孩子的稱呼。
3. 孺慕:年幼少年對學識淵博的人的懷慕。
1. 帥氣、俊秀:用來形容男孩子的美貌。
2. 小子、孩童:用來指代年幼的男孩子。
成年人、中年人:與髫孺相對的是年長的成年男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