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殘膏剩馥的意思、殘膏剩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殘膏剩馥的解釋

見“ 殘膏賸馥 ”。


猶馀澤。剩馀的美好事物。《新唐書·文藝傳上·杜甫贊》:“它人不足, 甫 乃厭餘,殘膏賸馥,沾丐後人多矣。” 明 宋濂 《梅府君墓志銘》:“府君歎曰:‘吾之文非不如今人,彼藉吾殘膏賸馥者,取青紫如拾芥。’”亦作“ 殘膏剩馥 ”。 清 吳偉業 《畫中九友歌》:“至尊含笑黃金投,殘膏剩馥 雞林 求。”亦省作“ 殘賸 ”。 宋 呂南公 《遊子篇》:“雄豪棄殘賸,聲色化耳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殘膏剩馥”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殘膏剩馥(拼音:cán gāo shèng fù)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學遺産或文化遺産,尤指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其中: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新唐書·杜甫傳贊》:

“唐詩人杜甫,渾涵汪茫,千彙萬狀,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厭餘,殘膏剩馥,沾丐後人多矣。”

意為杜甫的詩歌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其遺留的文學精華滋養了後世文人。

三、用法分析

  1. 比喻前人遺産:多用于形容文學、藝術等領域中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如典籍、思想等。
    • 例:明代宋濂《梅府君墓志銘》提到:“君之文非不如人,今彼籍吾殘膏剩馥者,取青紫如撿荠。”
  2. 中性偏褒義:強調對後世的積極影響,但若濫用前人成果,可能含輕微貶義。

四、相關成語

五、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殘膏剩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殘存的香氣仍然濃郁可愛。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殳”和“⺧”,總共有20個筆畫。它源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的描述,原句是“殘膏剩馥,其味無其名。”。在繁體字中,可以寫作「殘膏剩馥」。 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但隻是在字形上的微小差異。現在,這個成語通常以「殘膏剩馥」的形式流傳。 以下是關于《殘膏剩馥》的一些例句: 1. 這首詩美妙絕倫,仿佛在訴說着《殘膏剩馥》。 2. 盡管歲月流逝,愛情的香氣仍在心間殘膏剩馥。 與《殘膏剩馥》相關的組詞有:殘香、剩香等。 沒有特定的近義詞與反義詞可以與《殘膏剩馥》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