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祭盤的意思、祭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祭盤的解釋

古代舉行路祭所設的祭台。 唐 大曆 年間盛行一種路祭送葬儀式,送葬人在靈車行經的道旁搭建露天祭台,内陳設祭品及諸種戲劇人物的塑像。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道祭》:“ 大曆 中, 太原 節度 辛雲京 葬日,諸道節度使使人脩祭, 範陽 祭盤最為高大。刻木為 尉遲鄂公 與 突厥 鬭将之戲,機關動作,不異于生。”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道祭》:“又停車設 項羽 與 漢高祖 會 鴻門 之象,良久乃畢。縗絰者皆手擘布幕,收哭觀戲。事畢,孝子陳語與使人:‘祭盤大好,賞馬兩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祭盤”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義演變來理解:

一、古代路祭的祭台(主流解釋)

  1. 曆史背景
    唐代大曆年間盛行路祭送葬儀式,送葬者會在靈車途經的道旁搭建露天祭台,稱為“祭盤”。這種習俗在《封氏聞見記》中有詳細記載,如範陽節度使的祭盤規模宏大,甚至用機關木偶模拟尉遲恭與突厥戰鬥的場景。

  2. 結構與用途
    祭盤上陳設祭品、戲劇人物塑像等,兼具祭祀與表演功能,旨在彰顯逝者地位并表達哀思。部分祭盤設計精巧,如唐代太原節度使辛雲京葬禮中的祭盤高達數十尺。

二、成語中的比喻義(較少見)
現代少數詞典将其引申為“虛情假意的表面功夫”,比喻僅做形式化的禮儀而無真心實意。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是後起的衍生含義。

總結
“祭盤”原指唐代路祭儀式中的祭台,具有曆史實物性質;其比喻義在現代語境中偶見,但需謹慎使用。建議在涉及古代文化時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祭盤

祭盤(jì pán)是指用于祭祀活動中的一種特殊的盤子。祭盤可以用來擺放祭品、貢品等物品,在祭祀儀式上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

部首和筆畫

祭盤的部首是示部,讀音為“示”。它有7個筆畫。

來源

“祭盤”一詞最早見于《禮記·郊特牲禮記》:“或以木為盤,陳諸宗廟鄉社,以祭上帝,辟無子之事。”在古代社會,盤子作為祭祀的工具出現得較早。祭盤作為古代祭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廣泛應用于宗廟、祠堂、神祠等場所。

繁體

祭盤的繁體字為「祭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祭盤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多種漢字作為祭盤的寫法,例如「祭槃」、「祭韠」等。隨着時間的推移,「祭盤」逐漸成為常用的寫法。

例句

1. 在重要的祭祀儀式上,祭司手持祭盤,向神靈敬獻祭品。

2. 據史書記載,古代的祭盤十分莊重,使用的材質通常是銅或玉。

組詞

1. 祭品:用于祭祀時供奉神靈的物品。

2. 祭壇:用于舉行祭祀儀式的場所。

3. 祭拜:向神靈或祖先表示敬意、祈求保佑。

近義詞

虔誠、祭奠、奉獻

反義詞

逆神、亵渎、辱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